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

指臣下对国君劝善规过或议兴议革。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归来。晏子在遄(chuán)台随侍,齐大夫梁丘据驱车赶到。齐侯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晏子答道,据和您不过相同而已,谈不上和协。齐景公问,和协和相同还有所不同吗?晏子道,不同。和协好象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口味适合。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太浓就加水冲淡。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国君认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臣下指出来而使其更加合理;国君认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臣下指出来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梁丘据不是如此,您认为合理,他就说合理;您认为不合理,他也认为不合理。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吃它呢?好象琴瑟总弹一个调门,谁还听它呢?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梅以烹鱼肉,之以薪。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并列 献,进献;替,废。进献可行的意见,废弃不可行意见。旧指臣子辅佐君主劝善规过,陈述兴革。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后汉书·胡广传》:“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为忠。”△常用于劝谏、咨询。→荐可替否 进可替否 替否献可。也作“献可替不”、“献替可否”。


【词语献可替否】  成语:献可替否汉语词典:献可替否

猜你喜欢

  • 龙行虎变

    《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新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

  • 寡耻少廉

    见“寡廉鲜耻”。少,缺欠。汉·桓宽《盐铁论·国疾》:“富者空减,贫者称贷。是以民年急而岁促,贫即寡耻,乏即少廉。此所以刑非诛恶,而奸犹不止也。”

  • 梦谢塘

    同“梦春草”。宋钱惟演《夜宴》诗:“只觉辉裴玉,宁思梦谢塘。”

  • 掣肘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等编《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又作“单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

  • 秋风扫落叶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今用作“秋风扫落叶”,比喻扫除腐朽,十分容易。也比喻扫除净尽。主谓 秋风把将落的树叶一扫而光。比喻扫除干净,十分彻

  • 凉血动物

    见“冷血动物”。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我同胞若非~,能不痛心?”

  • 馀勇

    源见“馀勇可贾”。指勇气过人的勇士。唐骆宾王《军中行路难》诗之二:“天子按剑征馀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 骥伏枥

    同“老骥伏枥”。宋陆游《百岁》诗:“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词语骥伏枥】   汉语大词典:骥伏枥

  • 丁令威化鹤

    旧题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

  • 资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资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谓因家富资财而被朝廷任为郎官。后以“资郎”称出钱捐官的人。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李豫亨》:“元荐穷百氏家言,不下五车,竟厄于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