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因以“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见“李下瓜田”。《群音类选·〈金兰记·金兰结义〉》:“不记得~,纳履非宜,整冠不雅。”


【典源】《东府诗集》卷三十二《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艺文类聚》卷四十一引此为曹植作。

【今释】 古诗《君子行》 中说,君子防患于未然,不置身易遭嫌疑的环境之中,路过瓜田时,不弯腰提鞋,在李树下不举手端正帽子,以免让人疑心是摘瓜、李。

【释义】 后以此典指谨言慎行,避免嫌疑; 也用以指容易涉嫌之处。

【典形】 避李嫌瓜、李下瓜田、李下整冠、远瓜李、正冠避李。

【示例】

〔避李嫌瓜〕 清·杨潮观《信陵君义葬金钗》:“还只为守宫闱,避李嫌瓜。”

〔李下瓜田〕 清·杨潮观《偷桃捉住东方朔》:“愿侍瑶阶扫除花殿,一片冰心,早离李下瓜田。”

〔李下整冠〕 宋·黄庭坚《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远瓜李〕 唐·白居易《杂感》:“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正冠避李〕 南朝梁·戴暠《君子行》:“探甑不凝尘,正冠还避李。”


【词语瓜田李下】  成语:瓜田李下汉语词典:瓜田李下

猜你喜欢

  • 旦评

    同“汝南月旦”。元袁桷《送东平程太守》诗:“百年礼乐维时举,比屋衣冠合旦评。”

  • 刘怯题糕

    源见“题糕字”。指唐刘禹锡作《九日诗》不敢用“糕”字事。清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安雅》:“沈夸征粟,刘怯题糕。想见古人,射古为招。”

  • 石破天惊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之势。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清吴伟业《夜游虎丘.试剑石》:“石破天惊出匣时,中宵气共斗牛期。”清

  • 步虚声

    传说中神仙于空中的诵经声,后指道士诵经礼赞的一种腔调。虚:天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陈思王:曹植封陈王,谥思

  • 南风薰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以歌《南风》。”帝舜曾作五弦琴,唱《南风歌》。故后以此为颂扬帝王恤民之典。亦可喻为帝王之歌。唐.李世民《重幸武功》:“于焉欢击

  • 根牢蒂固

    根基牢固。《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从来说‘腊雪培元气’,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见“深根固柢”。《醒世姻缘传》90回:“把麦根培植得~。”【词语根牢蒂固】  成语:根牢蒂固汉语大词典:根牢蒂固

  • 魏花

    同“魏紫”。宋苏轼《与刘景文赏枇杷》诗:“魏花非老伴,卢枇是乡人。”【词语魏花】   汉语大词典:魏花

  •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带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形容秋天景色之美。语出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鄢国培《秋天是成熟和丰收的季节》(《长江日报》1992年10月17日):“‘霜叶红于二月

  • 卖垆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酒肆、酒店。唐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唤客潜挥远红袖,卖垆高挂小青旗。”垆,一本作“炉”。【词语卖垆】   汉语大词典:卖垆

  • 养蒙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后因以“养蒙”谓以蒙昧自隐,修养正道。唐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