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坏事。楚怀王时,楚国将领昭阳率楚军伐魏,夺取八座城池,随即移兵攻齐。这时,齐王派陈轸为使者去见昭阳,先向他祝贺战胜魏国之功。而后问他按照楚国法令,打了胜仗,如何升官加爵。昭阳说,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问,比这再大的官是什么?昭阳说,只有令尹了。陈轸说,但是楚国不能设置两个令尹啊!我给你打个比方吧,楚国一个贵族祭祖后,赏赐其家人一壶酒。家人商量说,一壶酒,几个人不够喝,一个人则绰绰有余。我们不如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谁就喝这壶酒。有个人先画成,端起酒要喝时又说,我还能给蛇画个脚。可是,他的蛇脚还未画成,另一个人已画成了蛇。劈手夺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起脚来。便自己喝了那壶酒。那个画蛇添脚的人,反而未喝上酒。现在您率楚军打败了魏国,攻取八城,又想攻打齐国,齐国对您十分畏惧,您的声名已经足够了。再继续打下去,就好象画蛇添足一样,下场是很可怕的。昭阳觉得这些话十分有理,立即撤兵回国去了。

【出典】:

战国策·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厄,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巵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亦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110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


连动 ①比喻做多余的事,弄巧成拙。语本《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例]他在“大家”前添了“我们”,老师说,这是一种~的做法。△贬义。多用于形容做法方面。→多此一举 ↔画龙点睛 恰如其分。 也作“画蛇著足”。②比喻杜撰事实,无中生有。《花月痕》51回:“追忆其地,历历在目,奈海山苍苍,海水茫茫。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著书的人,~,为此奇谈。”△贬义。用于指故意骗人的行为。


【典源】《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 (zhi)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个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史记·楚世家》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有个楚国贵族,祭祀后赏给手下门客一壶酒。门客们商量说:“这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有余。那就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好的喝酒吧。”有个人先画成,拿起酒要喝,他见别人还没画好,就左手持壶,右手持笔说:“我还可以给蛇画上脚呢。”正在画脚时,另一人已画好,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酒喝了,而添画蛇足的人却没有喝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毫无益处。

【典形】 安蛇足、画蛇、画蛇著足、画蛇足、画添蛇、蛇安足、蛇足、添蛇足、安足不成蛇、蛇有足。

【示例】

〔安蛇足〕 唐·韩偓《安贫》:“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画蛇〕 明·汤显祖《留别大司马谭公》:“太守只知鸿雁美,将军数奏画蛇功。”

〔画蛇著足〕宋·曾巩《答石秀才月下》:“屠龙破产习已妄,画蛇著足弃未能。”

〔画蛇足〕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之一:“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蛇安足〕 宋·陈与义《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身谋共悔蛇安足,理遣须看佛举拳。”

〔蛇足〕 宋·陈与义《某用家弟韵赋绝句》:“万里平生几蛇足,九州何路不羊肠。”

〔添蛇足〕 元·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骑虎时捋虎须,画蛇处添蛇足,一任教那般要誉。”


【词语画蛇添足】  成语:画蛇添足汉语词典:画蛇添足

猜你喜欢

  • 负米养亲

    同“负米”。宋陆游《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追怀先亲》诗:“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连动 比喻为人子者出门做事,按时寄款归家,以奉养父母。《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

  • 聘鲁请观

    源见“自郐无讥”。指春秋时吴 公子札出使鲁国,鲁人请他欣赏品评周代各国的音乐事。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 汉皋游女

    源见“汉皋解佩”。喻指美女。宋 陈人杰《沁园春.赋月潭主人荷花障》词:“看洛川妃子,锦衾照水;汉皋游女,玉佩摇烟。”

  • 鸟尽弓收

    同“鸟尽弓藏”。明汪道昆《五湖游》:“身世沈浮,心事优游,肯待他较猎长杨,鸟尽弓收。”

  • 仲蔚蒿莱

    同“仲蔚蓬蒿”。清吴伟业《沁园春.云间张青琱从中州南还索调寿母》词:“念高堂老母,桓釐志行;穷途游子,仲蔚蒿莱。”

  • 怀宝

    同“怀玉”。元揭傒斯《杂诗四首寄彭通复》:“怀宝羞自献,邈然老空山。”源见“怀宝迷邦”。喻怀才。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幸遭圣主平世而久怀宝,是伯牙去钟期,而舜禹遁帝尧也。”章炳麟《訄书.学变》:“《

  • 徐邈中

    源见“中圣人”。指醉酒。康有为《赠陈镇南编修兄》诗:“君得徐邈中,寒热不增缩。”

  • 瑶圃

    《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王逸注:“瑶,玉也。圃,园也。”后因以“瑶圃”指仙境。晋陆云《九愍.修身》:“树椒兰于瑶圃,掩夜光于琼华。”元周巽《梨花曲

  • 养虎贻患

    同“养虎自遗患”。明 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贻患,是何等计策乎?”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七章:“与其养虎贻患,还不如——算了!”见“养虎遗患”。《野叟曝言》84回:

  • 覆蕉寻鹿

    源见“蕉鹿梦”。喻指人的思想愚昧糊涂。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见“覆鹿寻蕉”。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