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

原指不治之症,后形容病势沉重,奄奄一息。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生了重病,使人到秦国请医生,秦伯派医缓给晋侯治病。医缓尚未到达,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另一个说,我们呆在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他就对我们没办法了。医生到达后,对晋侯说,病源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砭石不能用,针刺够不着,药力也达不到,不能治了。晋侯说,真是个好医生啊!遂馈以厚礼让他回去。不久,晋侯死去。

【出典】: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52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育,见今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清·张廷玉《明史·李自成、张献忠传序》:“……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


主谓 原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后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极,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邓贤《中国知青梦》:“连队的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年纪轻轻就~,这不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么?”△贬义。说明病重,难以救治。→人命危浅 不可救药不治之症 ↔不药而愈 疥癣之疾 如日中天。也作“病染膏肓”、“病在膏肓”。


解释膏肓:古代医学术语,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这里被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指病情险恶无法医治。后来也用以比喻问题严重,无可挽救。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得了病,不久他梦见了一个大鬼,披散的长发拖到了地上,拍着胸膛跳起来说:“你杀了我的子孙后代,这是不义。我已经请求天帝,得到了他的许可,可以报仇了。”大鬼弄坏了大门和卧室的门跑了进来。景公害怕了,躲到内室,大鬼又弄坏了内室的门。景公醒来后问巫师,巫师说:“这梦大概暗示你会吃不上即将要收的新麦子,很快就要死了。”

景公的病情加重,向秦国求医,秦国国君派了一个医生。医生还没到,景公又梦见两个小孩儿,他们说:“那人医术高明,恐怕会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到哪里?”其中一个说:“躲到肓之上、膏之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生到了以后一看,说:“这病救不了了,病灶在肓之上、膏之下,针灸、药力都到不了这地方。”景公赞叹说:“真是高明的医生啊!”

六月麦收后,景公想吃新麦,就派甸人(官名)献上了新麦,由御厨烹煮好,随即召来那个巫师,给他看新麦做的饭食,然后把他杀了。将要吃的时候,景公突然感到肚子胀,就去上厕所,结果掉到里面死了。

近义不可救药

反义妙手回春

例句

这人什么坏事都干,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挽救。


【词语病入膏肓】  成语:病入膏肓汉语词典:病入膏肓

猜你喜欢

  • 昭君套

    源见“昭君出塞”。相传王昭君出塞时戴有条状貂皮围于髻下额上的帽套,美艳无比。后遂以这类妇女头上饰物称“昭君套”。《红楼梦》六回:“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词语昭君套】   汉语大

  • 一言半语

    不多的几句话。宋.杨万里《送刘德修将漕潼州》诗:“一言半语到金石,四海九州成弟兄。”明.无名氏《认金梳》三折:“我倒好笑,你请我来吃酒来,一言半语,差了些儿,将我锁在这里。”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

  • 洞庭九奏

    源见“洞庭张乐”。指盛大的宫廷音乐演奏。宋苏轼《坤城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 儒硎

    源见“焚书坑儒”。又《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张守节正义引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

  • 子羔灭髭鬓

    《太平御览》三七四引汉班固《幽通赋》注:“卫蒯聩乱,子羔灭髭鬓,衣妇人衣逃得,出曰:‘父子争国,吾何为其间乎?’”注:子羔,即卫大夫高柴。春秋时,卫国蒯聩为夺取政权而作乱,孔子的学生卫臣子羔,穿起妇人

  • 汲黯卧理

    源见“卧治”。称颂地方官吏政事清简,无为而治。宋苏辙《寄题密州新作》诗:“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

  • 卧游图

    源见“卧游”。指山水画。宋陆游《小阁纳凉》诗:“莫遣良工更摹写,此诗端是卧游图。”

  • 白登计

    《史记.陈丞相世家》:“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音yān zhī,汉时匈奴单于及诸王正妻的称号),围以得开。”平城:汉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平城有白登山。“白登

  • 大钓无钩

    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作诗五百言》:“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

  • 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形容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语出《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飞至江州,破(刘)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苏文洋《古今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