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

指年轻识浅,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时勇闻乡里,文帝、孝武帝时,多次镇压汉沔群蛮,削平统治集团内部的叛乱,官至太尉,封始兴郡公,后为前废帝所杀。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文帝刘义隆欲北向伐魏,沈庆之上书劝阻,不听,沈庆之再三固陈不可。当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都在场,文帝便让他们反驳他。沈庆之说:“治国就像理家,农耕之事应当问农奴,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陛下如今打算讨伐别国,却和这些白面书生商量,怎么能成功呢。”

【出典】:

宋书》卷77《沈庆之传》1998、1999页:“其年,太祖将北讨,……庆之又固陈不可。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例句】:

明·徐复祚《投梭记·忠告》:“却是白面书生,恐其不谙韬略不谙兵。”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偏正 原指年轻体弱的读书人。比喻缺乏经验或不懂事理的少年书生。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还是当你的~郎吧。”△贬义。用于讥讽人。→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面书郎↔赳赳武夫 一介武夫


【词语白面书生】  成语:白面书生汉语词典:白面书生

猜你喜欢

  • 淅矛头

    同“矛炊剑淅”。宋杨万里《秋怀》诗:“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淅矛头。”

  • 女床之鸾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文选》卷三东汉.张平子(衡)《东京赋》:“鸣女床之鸾鸟,舞丹

  • 华封三祝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注:华,地名,今华县,在陕西省)。华封人(注:封人,典守封疆的官名)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

  • 伏波米

    同“伏波聚米”。宋苏轼《泗州过仓中刘景文老兄戏赠一绝》:“既聚伏波米,还数魏舒筹。”

  • 书剑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从小胸有抱负,气度不

  • 南国佳人

    参见:南国貌偏正 指江南的美女。语本三国魏·曹植《杂诗》3:“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例]她虽然生长在北方,看起来宛然像一个~。△褒义。称赞南方女子容貌美丽的用语。→窈窕淑女【词语南国佳人】  成

  • 社栾公

    源见“栾公立社”。谓立社祭祀功臣。清赵翼《刘松岚观察来晤且言镇民已为余立生祠虔奉替感赋》之三:“在任原思死葬桐,岂期民已社栾公。”

  • 落帽筵

    源见“孟嘉落帽”。谓重阳登高,潇洒游宴。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极浦沈碑会,秋花落帽筵。”

  • 东山谢氏

    源见“东山再起”。本指谢安,后借指隐士、名流。宋贺铸《南乡子》词之二:“柳岸舣兰舟,更结东山 谢氏游。”【词语东山谢氏】  成语:东山谢氏汉语大词典:东山谢氏

  • 虹气

    《礼记.聘义》:“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气如白虹,天也。’”唐.孔颖达疏:“白虹,谓天之白气。言玉之白气似天白气,故云天也。”孔子曾以玉比君子之德,又引申玉为天空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