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不一爽

百不一爽

又作“百不一失”,“百无一失”。百:形容“多”。爽:失;差。指一百次中没有一次失误或差错。 戴敦元(?-1834年),字金溪,开化(今浙江开化县)人。幼年读书记忆力强,十岁举称神童。当时学政考他,他下笔如老练文人;面问他经书义理,他回答如流水那样连续不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累迁郎中(位在尚书、侍郎、左右丞之下,分掌各司事务)。道光元年(1821年),为江西(今江西)按察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刑部尚书(刑部主官,掌法律、刑狱等)。戴敦元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眼睛近视,看书与脸面互相摩擦,看过书总是不忘记。每到一任官职,积存文件案卷阅览一遍,来日下属官吏偶然有差误,戴敦元就摘出文件案卷来改正它,因此没有人敢欺骗他的。每上朝奏章对答有咨询征求意见时,他就援据引用法律条例,背诵存档文件案卷,一字不错,道光帝很重视他。到戴敦元年老,或者有人问他生僻不常见的事,他都能指出在某书某卷中所载文字可作解答,即在一百次中也没有一次失误或差错。

【出典】:

清史稿》卷374《戴敦元传》11552页:“敦元博闻强识,目近视,观书与面相磨,过辄不忘。每至一官,积牍览一过,他日吏偶误,辄摘正之,无敢欺者。奏对有所咨询,援引律例,诵故牍一字无舛(chuǎn喘,差错)误,宣宗深重之。至老,或问僻事,指某书某卷,百不一爽。”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紫桃亦婉娈善奉事,呼之必在侧,百不一失。” 杜鹏程《保卫延安》5章:“不光能成,还要保管百无一失。”


见“百无一失”。


【词语百不一爽】  成语:百不一爽汉语词典:百不一爽

猜你喜欢

  • 斩竿揭木

    同“斩木揭竿”。清褚人获《坚瓠补集.关社引》:“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见“斩木揭竿”。【词语斩竿揭木】  成语:斩竿揭木汉语大词典:斩竿揭木

  • 橘奴

    源见“千头木奴”。橘树或橘子的别称。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金 张子羽《寿张和滑益之》诗:“病眼只贪书味永,渴心频梦橘奴香。”【词语橘奴】   汉语大词典:橘奴

  • 楚台

    同“阳台”。唐吴融《重阳日荆州作》诗:“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宋秦观《醉桃源》词:“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词语楚台】   汉语大词典:楚台

  • 神龙鱼服

    同“白龙鱼服”。明张煌言《放歌》:“方壶圆峤兮,聊税驾以埋名;岂神龙鱼服兮,罹彼豫且之罾。”

  • 天降玉棺

    《太平御览》卷五五六“礼仪部”“葬送”引《风俗通》曰:“王乔为叶令,天下一玉棺于厅事前,令臣吏试入,不动摇。乔曰:‘天帝独欲召我。’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之。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

  • 书绅

    《论语.卫灵公》:“子张(春秋卫人琴牢)问‘行’(行,指通达能行的道理),子曰:‘言忠信(说话要忠诚信实),行笃敬(做事要忠厚谨慎),虽蛮貊(蛮,南蛮,貊,音mò,北狄,都指不开化地方的民众,古时大汉

  • 廉蔺相让

    同“廉蔺在公”。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廉 蔺声相让,燕 秦势岂惧。”

  • 一而再,再而三

    《尚书.多方》:“至于再(第二次),至于三。”后因以“一而再再而三”用为反复多次的典故。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历观古今中外正史小说所记载英雄患之事,惊心动魄者,不一而足,未有自入患难自出

  • 宋人不辨玉

    源见“燕石妄珍”。讥讽不识真伪的无知的人。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宋人不识玉,鲁贱孔家丘。”

  • 沧桑之变

    见“沧海桑田”。《续夷坚志》序:“有金元遗山先生,具班马之才,阅~,隐居不仕,著述自娱。”【词语沧桑之变】  成语:沧桑之变汉语大词典:沧桑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