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知恨晚

相知恨晚

指窦婴和灌夫相互了解成为知心朋友,深感太迟!后以此典比喻结交朋友感情很好,深感相识太迟。西汉时,窦婴、灌夫都是有功之臣。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时,窦婴任大将军,平定七国动乱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灌夫的父亲和吴军作战而死,灌夫立即披甲持戟,冲进吴军拚命大战,斩杀数十人而回,名闻天下。又在破吴军时立了大功。后来,窦婴、灌夫两人都失势,窦婴称病告退在家,灌夫也退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两人互相往来。以前许多达官贵人和宾客都逐渐疏远他们,魏其侯窦婴想依靠灌夫去谴责、排斥那些生平仰慕自己而后来抛弃自己的人,灌夫也依靠魏其侯去交结列侯和皇族以提高自己名望。两人互相援引,互相依靠,他们来往亲密像父子一样,彼此投合,非常高兴,亲密无间,只恨互相了解太晚! 此典又作“恨相知晚”、“恨相见晚”、“相得恨晚”、“相见恨晚”。

【出典】:

史记》卷107《魏其武安侯列传》2847页:“及魏其侯(窦婴)失势,亦欲倚(yǐ椅,依靠)灌夫引绳批根(合作排斥异己)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交往)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互相援引、倚重),其游(交游)如父子然。相得(情投意合)欢甚,无厌(不知满足),恨相知晚也。”

【例句】:

汉·班固《汉书·窦田灌韩传·灌夫》:“夫亦得婴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之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传·第五伦》:“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述补 指相交太晚为憾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灌夫)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多用于指新结交的朋友很知心,情投意合。


【词语相知恨晚】  成语:相知恨晚汉语词典:相知恨晚

猜你喜欢

  • 公幹沈绵

    同“公幹病”。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长卿消渴再,公幹沈绵屡。”

  • 风驰雨骤

    驰:奔跑。骤(zhòu):迅速。形容像急风暴雨般急速猛烈。出自五代后梁时人谢彦章事迹。谢彦章(?-918年),许州(今河南许昌)人,为朱温手下大将。曾任两京马军都军使、河阳节度使、许州节度使等。贞明四

  •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见〔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暖律

    源见“邹衍吹律”。古时以时令合乐律,因以“暖律”指温暖的节候。唐罗隐《岁除夜》诗:“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明方孝孺《友筠轩赋》:“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风方刚。”【词语暖律】   汉语大词典:暖律

  • 倚社凭城

    源见“城狐社鼠”。谓有后台靠山可依仗。清蒲松龄《代王侍读与布政司何书》:“某且包娼宿妓,盘乐偷安;绩亦倚社凭城,规避不出。”

  • 嶰谷枯篁

    同“嶰竹”。明高启《客舍雨中听江卿吹箫》诗:“始知嶰谷枯篁枝,中有人间无限悲。”

  • 目珠

    《北史.倭国传》:“有如意宝珠,其色青,大如鸡卵,夜则有光,云鱼眼睛也。”目珠,指鱼之目是为夜有光明的宝珠,称如意珠。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词语目珠】   汉语大词典

  • 犬牙相制

    此典指宋昌对汉文帝说,高祖刘邦封亲属当各地的王,使他们地界相连,如犬牙上下交错,可以互相牵制。汉文帝(前202——前157年),姓刘名恒,是高祖刘邦的中子。刘邦破陈豨(xī西)军,定代(今河北省与内蒙

  • 赋雪

    《文选》卷十三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汉文帝子梁孝王刘武)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邹阳),延枚叟(枚乘)。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

  • 赵讴

    同“赵津歌”。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江南进荆艳,《河激》献赵讴。”【词语赵讴】   汉语大词典:赵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