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看朱成碧

看朱成碧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六载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大凡人在意绪纷乱或愁闷萦怀时,常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现象。诗人用“看朱成碧”描绘此种心境,颇能传神。后因以形容心乱目眩,不辨五色。

唐.武则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乐府诗集》卷八十)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之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此刻画醉态,亦极传神。


兼语 把红的看成是绿的。形容眼花目眩,辨不清七色。语本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三:“��船一棹百分空,~颜始红。”△多用于描写人物心眼迷乱的情态 →雾里看法 ↔历历在目。也作“看碧成朱”。


【典源】 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栏露滴为珠,池冰合成碧。万行朝泪泻,千里夜愁极。孤帐闭不开,寒膏尽复益。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今译】 南朝梁王僧孺的《夜愁》诗极写愁闷心绪。诗中说:“栏上露滴成珠,池中冰合碧玉。晨泪流泻万行,夜愁绵绵千里。孤帐关闭不开,蜡烛长明自销。谁知心乱眼花,将红错看青绿。”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心烦意乱或酒醉时,目光恍惚,不辨五色。

【典形】 碧作朱,看碧成朱、看朱成碧、朱碧乱、朱碧眼、朱成碧、朱似碧、朱碧思、看朱成紫。

【示例】

〔碧作朱〕 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之十一:“璇玑好谱断肠图,却为思君碧作朱。”

〔看碧成朱〕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倚栏看碧成朱, 等闲褪了香袍粉。”

〔看朱成碧〕 唐·李白 《前有樽酒行》之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朱碧乱〕 宋·辛弃疾《蝶恋花·和赵景明》:“公子看花朱碧乱,新词搅断相思怨。”

〔朱碧眼〕 宋· 黄庭坚《玉芝园》:“乱我朱碧眼,空花坠便翾。”

〔朱似碧〕 唐·元稹《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书得眼昏朱似碧,用来心破发如丝。”


【词语看朱成碧】  成语:看朱成碧汉语词典:看朱成碧

猜你喜欢

  • 赋两岐

    源见“两岐歌”。赞美地方官吏治清明,年丰民乐。明 吾丘瑞《运甓记.嗔鲊封还》:“若得他赋两岐,歌五袴,诵神君,称召父,方显贤能。”

  • 梅子真

    源见“吴市隐”。借指善卜的高人。唐方干《赠夏侯评事》诗:“棋功过却杨玄宝,《易》义精于梅子真。”

  • 南风不竞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入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竞,强劲,不竞是微弱不和的意思),多死声:楚必无功。’”楚军北侵晋国,晋乐师师旷听到这个军事情报后,用律吕歌唱北风

  • 犯颜

    谓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唐柳伉《请诛程元振疏》: “陛下侍臣载路,多士盈庭,竟无一人折槛牵裾,犯颜回虑,至使北捐汾蒲,西失秦川者,何故?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问置吏于管仲,管仲曰: ‘

  • 猘儿

    《三国志.孙策传》:“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裴松之注引《吴历》:“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后以“猘儿”称年少勇猛的孙策。清徐昂发《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

  • 百神迎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国语.鲁语下》:“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

  • 跋扈将军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后亦戏称暴风为“跋扈将军”。唐 冯贽《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隋炀帝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 红叶诗

    源见“红叶题诗”。指男女间传情之诗或情书。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

  • 东阁贤

    源见“东阁招贤”。喻称受赏识的贤才。唐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阁贤。”

  • 弄璋之喜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郑玄笺:“男子生而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弄:玩弄。璋:古代玉器,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活动时所用的礼器。古人常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