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绿帻卖珠儿

绿帻卖珠儿

绿帻(zé责):绿色头巾,是地位卑下的仆役的服饰。卖珠儿:贩卖珍珠的男孩子。绿帻卖珠儿指的是西汉馆陶公主的男宠董偃。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生女,人们又称她为窦太主,原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后陈午去世,馆陶公主守寡,50多岁了,爱幸董偃。当年董偃和母亲以贩卖珍珠为生,13岁时,跟着母亲来到馆陶公主家。公主身边的侍女都夸董偃长得漂亮。公主召见他,说:“我当你妈妈来抚养你吧!”就把董偃留在公主住宅中。让人教董偃读书,掌握计数、相马、驾车、射箭等技艺,并读了许多人物传记。董偃到18岁时,和公主关系密切,公主外出,董偃就为她驾车;公主回府,董偃就在内室侍奉。董偃为人温柔,待人和气,因为公主的缘故,许多王公显贵都乐于和他交往,在当地很有名气,人称“董君”。有一天,汉武帝来到公主家,公主穿上奴仆的服饰亲自下厨宰牲割肉款待武帝。主客刚一落座,武帝说:“我想见一见主人翁。”公主走下殿去,摘掉头上首饰和耳环,赤脚步行叩头道歉说:“臣妾行为不端,没脸面见人,对不起陛下,应当受极刑惩罚。如果陛下不把我进行治裁,我将叩头谢罪。”武帝下令免礼平身。公主穿上鞋,戴好首饰,起身,走到东厢房拉着董偃出来。董偃头戴绿头巾,戴着皮制套袖,跟着公主走上前去,趴在殿下。公主向武帝介绍说:“馆陶公主的厨师董偃冒死来拜见皇上。”后以“绿帻卖珠儿”为典,咏王公显宦家中的男宠,或指贵族轻薄子弟。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53、2854、2855页:“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páo袍,通“庖”)人臣董偃昧死再拜谒。’”

【例句】: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唐·李白《古风》之8:“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帝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唐·吴融《赠李长史歌》:“卖珠曾被武帝问,熏香不怕贾公知。” 清·黄景仁《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典源】《汉书·东方朔传》:“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 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庖) 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驩乐。”

【今译】 汉武帝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年五十余岁,爱幸董偃。原先董偃与他母亲以卖珍珠为生,十三岁时随母进出馆陶公主家。馆陶公主见董长得俊秀,将其留在府中,让人教他各种技艺、读书,与公主形影不离。因为他受公主宠幸,王公显贵都与其交游,名气很大,称为董君。后来武帝去馆陶公主家,公主殷勤迎接,武帝说:“我想见见主人翁。”公主连忙取下首饰,叩头请罪,说:“我做了脸面无光的事,实在有死罪。”武帝赦免了。公主亲自去东厢将董偃带上来,董偃戴着侍役的绿头巾,做厨子的打扮,伏在殿下,公主引见说:“馆陶公主厨人董偃冒死拜谒。”董偃叩头谢罪,武帝让他起来,叫他穿好衣冠上坐。公主亲自端菜递酒。武帝不叫董偃的名字,称他主人翁,饮宴十分欢乐。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王公官宦家的男性内宠; 或借指帝王亲近的内臣。

【典形】 董偃鬻珠、绿帻厨人、卖珠儿、卖珠轻薄儿、主人翁、谒董君、冠绿帻。

【示例】

〔董偃鬻珠〕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绿情厨人〕 清·黄景仁 《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卖珠儿〕唐·李商隐《井泥》:“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卖珠轻薄儿〕 唐·李白 《古风》之八:“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自马骄且驰。”

〔主人翁〕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皇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猜你喜欢

  • 逝将去汝

    逝:通“誓”。去:离开。 决计离开你。 同人诀别之辞。语出《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汝),适彼乐土。”《后汉书.何皇后纪》:“酒行,王悲歌曰:‘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

  • 树蕙辞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种植蕙草来表明自己对培育贤材的心愿。后遂用为典实。唐.柳宗元《种术》:“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留连树蕙

  • 五侯传烛

    《西京杂记》:“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后因以“五侯传烛”为寒食节之典。宋陈纪《倦寻芳.郭颐堂寒食有无家之感为赋》词:“问几度、五侯传烛,但回首

  • 长笛邻家

    源见“山阳笛”。谓感旧兴怀。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词语长笛邻家】  成语:长笛邻家汉语大词典:长笛邻家

  • 大旱望云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后以“大旱望云”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日与吏民延颈

  • 畏牺

    《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郭象注:“乐生者畏牺而辞聘。”畏牺,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牛,比喻畏惧仕途险恶

  • 窃?

    《列子.说符》:“人有亡?(同“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也;颜色,窃?也;言语,窃?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他日而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后以为目

  • 代圣贤立言

    立言:指著书立说。 科举时代,考试规定用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但要用古人思想行文,并且只能根据几家指定的注疏发挥,绝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故称“代圣贤立言。”语出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

  • 班姬饮恨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传》:“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赵

  • 桃李门墙

    源见“树桃李”。谓生徒众多的师门。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偏正 指弟子众多秀异的师门。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险把负荆人吓煞。”△多用于教育方面。也作“门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