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书通二酉”。清陈维崧《贺新郎.呈毛子公阮》词:“风生百感三杯后,忆从君,觞倾三雅,书窥二酉。”
《新唐书.窦群传》:“〔群〕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时称“五窦联珠”。后用以称誉兄弟辈皆工诗文者。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揆之诸父前编,则五窦联
唐.白居易辑撰,宋.孔传续撰的《白孔六贴.图画》:“(三国吴)曹不兴误点屏风,因就画为蝇,孙权谓是真,以手弹之。”三国吴画家曹不兴奉命为孙权作画屏风,误落墨点儿,于是将其改绘成蝇状。孙权以为真蝇落在上
同“郑公乡”。南朝 梁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芜没郑乡,寂寞杨冢。”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词语郑乡】 汉语大词典:郑乡
源见“齐蝉”。咏蝉。宋刘骘《馆中新蝉》诗:“摇落何须宋玉悲,齐庭遗恨莫沾衣。”
进入别国的国境,须先了解那一国的法禁,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竟:境,指国境。国:都城。偏正 禁,法令,禁律。进入别的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明当地的禁令,以免触
又作“点滴归公”。涓滴:小水点;一点一滴。归公:交给公家;上交国库。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咸丰皇帝下诏书说:近年来军需粮饷浩大繁多,政府不得已而借助于民众财力和商业财力。然而必须一点一滴上交归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战国时,魏国苦秦之难。有民从征戌秦,久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此与古代传说“相思树”的故事相类似。后因用为夫妇相爱生
源见“管宁榻”。形容心意恬静、甘于淡泊的生活。亦形容勤学不辍。清归庄《赠徐昭法》诗:“鬻尽良田三斗酒,坐穿木榻五车书。”【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 管宁“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未尝箕股,其榻上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召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