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耻与哙伍

耻与哙伍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舞阳侯樊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后以“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俗的人为伍。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之一:“生平耻与哙伍行,杜门养拙安天常。”


述宾 伍,一伙,同类。以与樊哙一伙而感到羞耻。泛指不愿与粗鄙的人交往。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初,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日夜怨望。当他去看望樊哙时,得到了樊哙的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之一:“生平~行,杜门养拙安天常。”△多用于交友谨慎方面。


【典源】 《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 居常鞅鞅,羞与绛、灌同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汉书·韩信传》亦载。

【今译】 汉韩信由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后,知道汉帝刘邦猜忌他的才能,常常称病不上朝。日夜闷闷不乐,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韩信曾去樊哙家中作客,樊哙已封舞阳侯,但对韩信仍跪拜送迎,自称臣,说:“大王肯光临臣家,实在荣幸!”韩信出门,笑着说:“想不到我竟跟樊哙这些人为伍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不屑与比自己差的人为伍。

【典形】 耻与哙伍、哙等伍、哙伍、伍哙、与哙伍,淮阴伍哙。

【示例】

〔耻与哙伍〕 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生平耻与哙伍行,杜门养拙安无常。”

〔哙等伍〕 宋·苏轼《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

〔哙伍〕 清·归庄《赠陆桴亭》:“君是泰师我敢友,生非哙伍尔能知。”

〔伍哙〕 清·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怎知道国士无双来意外,休教伍哙。”

〔与哙伍〕 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生迺与哙伍,犹未离七选之阶。”


【词语耻与哙伍】  成语:耻与哙伍汉语词典:耻与哙伍

猜你喜欢

  • 删本纪

    汉.司马迁为项羽作传时,列入《史记》“本纪”中,与帝王同列,视为“失败帝王”,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的思想主张。汉.班固在为项羽作传时,改入《陈胜项籍列传》,与一般公卿等列,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主义和

  • 金诺

    源见“一诺千金”。指郑重许诺。晋顾云《代人上路相公启》:“果践玉书,不移金诺。”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既蒙张太公金诺,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词语金诺】   汉语大词典:金诺

  • 高阳俦侣

    同“高阳伴侣”。宋周邦彦《锁寒窗》词:“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 七步八叉

    源见“七步成诗”、“八叉手”。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儿女英雄传》三七回:“老爷道:‘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歧路灯》

  • 狡焉思肆

    源见“狡焉思启”。谓妄图以狡诈逞其阴谋。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 狄,狡焉思肆。”见“狡焉思启”。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狄,~。”【词语狡焉思肆】  成语:狡焉思肆汉语大词典:狡焉思肆

  • 吾家千里驹

    源见“千里驹”。喻指本家族中极有才能和作为的青少年。《晋书.刘曜载记》:“元海异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从兄为不亡矣!’”宋张孝祥《鹧鸪天.平国弟生日》词:“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词语吾

  • 萧郎

    指称帝之前的梁武帝——萧衍。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萧衍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当代名流无不推许。南朝齐时,萧衍曾任卫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一到任就得到王俭的

  • 杀生与夺

    《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杀:杀戮;生:生存;与:给予;夺:剥夺。后以“杀生与夺”喻指生死赏罚的大权。夏衍《包身工》:“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

  • 槐中蚁

    同“槐根蚁”。宋刘克庄《念奴娇》词:“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

  • 扫榻

    源见“陈蕃榻”。表示对宾客热忱欢迎。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妾既邀鲍先生,本当扫榻,亲荐枕席,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词语扫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