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舟中敌国

舟中敌国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名击,与韩、赵三分晋地)。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我国古代居住在长江中游以南一带地方的部族名)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在其南,羊肠(羊肠阪在今山西静乐县境内。今山西晋东南地区与河南林县交界处也有羊肠阪)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今河南辉县西有孟门隘道,山西吉县西有孟门山,这些都在殷都朝歌之西;说左孟门,则东面别有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魏武侯赞美表里山河之固。吴起认为国家的巩固与否,不是在于山川之势有险要可凭,而在于修明政治。如果政治腐败,即使有山河之固,也是要被人灭国的,三苗氏、夏桀、殷纣王就是例证;如果政治腐败,则不得人心,同舟之人也可成为敌国,还谈什么山川之固呢。

后因以“舟中敌国”比喻众叛亲离的孤立处境。

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陆宣公集》十一)


见“同舟敌国”。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也。”


【词语舟中敌国】  成语:舟中敌国汉语词典:舟中敌国

猜你喜欢

  • 蓝桥

    唐裴铏《传奇.裴航》载:秀才裴航应试下第,在鄂渚同舟遇樊夫人,航心羡之。夫人遣婢送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航经蓝桥驿,果遇云英。但云英的祖母要求裴航

  • 和丸课子

    源见“熊丸之教”。指慈母煞费苦心教子读书。明袁宏道《寿洪太母七十序》:“母攻苦茹酸,和丸课子。”

  • 被旨即成

    《新唐书.张九龄传》:“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诏九龄为之,被诏即成。”说:张说,唐代大臣,张九龄为玄宗时大臣

  • 走狗烹

    源见“烹狗藏弓”。喻功成被杀。明冯梦龙《洒雪堂.伍祠祈梦》:“是兔儿多迁延了走狗烹,休道你舫儿轻,一时间脱了网罗诛。”清黄遵宪《群公》诗:“兵威肯薄牵牛罚,党论犹嗟走狗烹。”【词语走狗烹】   汉语大

  • 荣期

    同“荣启期”。三国 魏嵇康《琴赋》:“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唐吴筠《高士咏.荣启期》:“荣期信知止,带索无所求。”【词语荣期】   汉语大词典:荣期

  • 周后袭昆仑

    参见:周穆八荒

  • 楚宫细腰

    源见“楚宫腰”。指腰肢纤细的女子。用以讥讽趋时媚上、求宠忘身。宋黄庭坚《寄晁元忠》诗之五:“楚宫细腰死,长安眉半额。”【典源】《韩非子·二柄》:“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 汪踦卫国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齐 鲁交战,鲁儿童汪踦抗敌牺牲。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于是破格以成人礼葬之。殇,杨伯峻注:“未成人而死,其丧服降于成人。”踦,或作锜。后以“汪踦卫国”称扬儿童

  • 歌钟

    《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郑国献给晋国三位乐师,广车、軘车各十五辆,每辆战车上都配备甲兵,还有其他兵车一百辆,乐器的钟

  • 以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比喻轻而易举,势在必成。《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之:到。用:行得通。偏正 汤,沸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轻而易举,立见功效。《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