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泛指与生俱来的道德观念和知识。孟子说,人们无须学就会做的,这是他们的良能;无须乎用脑筋思考就可以知道的,这是他们的良知。两三岁只会笑、要人抱的小孩,没有不知道爱他父母的,等到长大了,又没有不知道尊敬他的兄长的。亲爱父母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圣人治理天下没有其他诀窍,只不过是把人的这种天生的仁义之心推广到天下罢了。

【出典】: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词语良知良能】  成语:良知良能汉语词典:良知良能

猜你喜欢

  • 囊空羞涩

    同“囊涩”。唐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见“阮囊羞涩”。《说岳全传》15回:“小弟等欲待回家,怎奈~,思量又无家小,不如投奔大哥。”【典源】 唐·杜甫《空囊》诗:“翠柏苦犹食,明霞朝

  • 三分鼎足

    比喻政治力量三方面分立的局势。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 “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 ●《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曰: “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

  • 筑室道谋

    又作“筑舍道傍,三年不成。”意谓造房子请教路人,不能成功。比喻人多口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古时有一首斥责周幽王不纳良言、惑于邪谋的诗说,订计划真可叹呀,不把先人来效法,不从道义来出发。只把那浅言来采

  • 问鼎

    原指图谋王位,后则泛指企图夺权。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到达雒水,在周天子辖区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起周王室镇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

  • 擢发数罪

    同“擢发难数”。《宋书.臧质传》:“质生与衅俱,不可详究,擢发数罪,曾何足言。”

  • 还桑葚

    桑葚:桑树之果实。比喻为官清廉,不取民间一财一物。出自隋赵轨事迹。赵轨,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生卒年代不详。幼年时生活清苦,但刻苦好学,注意品德修养。北周时曾任卫州治中,杨坚建立隋朝后转齐州别

  • 玉兔

    《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洪兴祖补注:“菟与兔同。《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

  • 康哉良哉

    源见“康哉”。喻指君臣相得。唐太宗《答魏徵手诏》:“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亦康哉良哉,独惭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

  • 鸠养一心

    源见“鸤鸠之仁”。谓以仁德待下,无所偏倚。清钱谦益《南京光禄寺少卿冯若愚授奉政大夫制.继妻姚氏赠宜人》:“鹊巢比德,相夫益勉于晨昏;鸠养一心,鬻子无间于毛里。”

  • 季鹰鲈

    同“季鹰鱼”。金高宪《寄李天英》诗:“社瓮新成元亮酒,并刀细落季鹰鲈。”【词语季鹰鲈】   汉语大词典:季鹰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