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范蠡扁舟

范蠡扁舟

指范蠡助越复国,功成身退,乘小船而去。后以此典比喻功成身退,不恋官位;或比喻隐居江湖,另走经营新途。 范蠡(lǐ理),字少伯。楚国宛(yuān冤,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中央要职和顾问),越国被吴国打败时,随越王勾践去吴王夫差处作人质三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称上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范蠡认为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久恋禄位怕生祸害。范蠡已助越王勾践洗雪会(Guì桂)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被吴王夫差战败围困之耻辱,便喟然长叹道:“计然致富之策有七条,越国用其中五条而实现报仇雪耻之愿望,既然已经施用于治国而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着一叶扁舟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今山东北部)改名为鸱(chī痴)夷(生牛皮所制革囊,盛酒用,容量大。此处范蠡用作姓氏)子皮,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地改名为朱公。朱公认为陶地为天下中心,各地诸侯从四面八方通这里,交流货物是容易便利的。他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运用智巧发财,而不另靠别人经营。所以,他做为一个善于生财致富之人,能够不靠人力而随时观变,十九年间三次弄到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贱之交和远房本家兄弟们。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而好行其美德。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任子孙,子孙能继治其业并有所发展,终致家财亿万钱。所以人们谈论富翁时都称誉陶朱公。此典又作“范相鸱夷”、“越鸱夷”、“五湖舟”、“范蠡登舟”、“越相烟波”、“范蠡五湖”、“湖海换西施”、“五湖烟艇”、“扁舟号子皮”、“西子扁舟”、“五湖旧约”、“五湖心”、“越蠡扁舟”、“越相舟”、“范蠡归湖”、“渔舟范蠡”、“陶朱公”、“少伯舟”、“范蠡船”、“鸱夷一舸”、“范舟”。

【出典】:

史记》卷129《货殖列传·范蠡》3257页:“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号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例句】: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可谓庚桑畏垒,致大壤以匡时;范相鸱夷,行计然而济俗。” 唐·李颀《赠别高三十五》:“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张良却粒,尚想高踪;范蠡登舟,空瞻遗象。” 宋·苏舜钦《游灵岩寺》:“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宋·苏轼《和欧阳少师》:“何日扬雄一廛足,却追范蠡五湖中。” 宋·陈师道《陶朱公庙》:“名下难居身可辱,却将湖海换西施。” 宋·汪元量《苏台》:“越蠡扁舟漭无所,五湖风浪白茫茫。” 宋·汪元量《苏台怀古》:“越相舟中西子去,楚王宫里北人过。”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待学列子乘风,子房达道,陶令休官,范蠡归湖。” 元·张可久《人月圆》:“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不争你恋着个石季伦千钟富,怎发付陶朱公一叶舟。” 明·陈子龙《得莱阳宋僜岚书》:“日暗田横岛,春深范蠡船。” 清·黄鷟来《触事感怀赋赠张二》:“葛井迹未湮,范舟事堪埒。”


【典源】《国语·越语下》:“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清·冯集梧注:“杨升庵集: 世传西施随范蠡去,不见所出,只因杜牧‘一舸随鸱夷’之句而附会也。墨子曰:“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去吴越之世甚近,所书得其真。’”《修文御览》引 《吴越春秋》逸篇云:“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此正与墨子合,盖吴既灭,越沉西施于江,浮,沉也,反言耳。”

【今译】 春秋时范蠡 (字少伯) 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至五湖时,向勾践辞行,不再回越国,而乘扁舟,飘泊五湖间。改名换姓,在齐地叫鸱夷子皮,在陶地称朱公,四处行商致富。后人又传说范蠡带西施一同离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及时隐退,不恋官位; 或形容心境闲适,泛舟江湖。

【典形】 鸱夷一舸、范蠡船、范蠡登舟、范蠡归湖、范蠡扁舟、范蠡五湖、范相鸱夷、范舟、湖海换西施、扁舟号子皮、少伯舟、陶朱公、陶朱生、五湖旧约、五湖心、五湖烟艇、五湖舟、西子扁舟、渔舟范蠡、越鸱夷、越蠡扁舟、越相烟波、越相舟、五湖去、鸱夷仙迹、扁舟范蠡、乘舟寻范蠡、越蠡陶朱、鸱夷一去、五湖棹、五湖期、五湖高士、一棹五湖、五湖兴、鸱夷变姓名、浮家五湖、五湖范蠡、归五湖、五湖舟楫、扁舟五湖、五湖扁舟、五湖船、五湖槎、范蠡舟、五湖烟水。

【示例】

〔鸱夷一舸〕 清·吴伟业 《东莱行》:“鲁连蹈海非求名,鸱夷一舸宁逃生。”

〔范蠡船〕 明·陈子龙《得莱阳宋僜岚书》:“日暗田横岛,春深范蠡船。”

〔范蠡登舟〕 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张良却粒,尚想高踪;范蠡登舟,空瞻遗象。”

〔范蠡归湖〕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待学列子乘风,子房达道,陶令休官,范蠡归湖。”

〔范蠡五湖〕 宋·苏轼《和欧阳少师》:“何日扬雄一廛足,却追范蠡五湖中。”

〔范相鸱夷〕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可谓庚桑畏垒,致大壤以匡时; 范相鸱夷,行计然而济俗。”

〔范舟〕 清·黄鷟来《触事感怀赋赠张二》:“葛井迹未湮,范舟事堪埒。”

〔湖海换西施〕 宋·陈师道《陶朱公庙》:“名下难居身可辱,却将湖海换西施。”

〔扁舟号子皮〕 宋·张元干《李丞相纲生朝》:“欲知辟谷师黄石,便是扁舟号子皮。”

〔少伯舟〕 明·瞿式耜《和密之七夕韵》:“平居每笑东山屐,千载犹传少伯舟。”

〔陶朱公〕 元·范康《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不争你恋着个石季伦千钟富,怎发付陶朱公一叶舟。”

〔五湖旧约〕 宋·姜夔《湘月》:“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

〔五湖心〕 宋·陈允平《蓦山溪·花港观鱼》:“三湘梦,五湖心,云水苍茫处。”

〔五湖烟艇〕 宋·朱敦儒《桂枝香·南都病起》:“念壮节漂零未稳,负九江风笛,五湖烟艇。”

〔五湖舟) 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西子扁舟〕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渔舟范蠡〕 元· 张可久 《人月圆》:“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越鸱夷〕 唐·李颀《赠别高三十五》:“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越蠡扁舟〕 宋·汪元量《苏台》:“越蠡扁舟漭无所,五湖风浪白茫茫。”

〔越相烟波〕 宋·苏舜钦《游灵岩寺》:“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

〔越相舟〕 宋· 汪元量 《苏台怀古》:“越相舟中西子去,楚王宫里北人过。”


猜你喜欢

  • 衣锦荣归

    同“衣锦还乡”。元石德玉《秋胡戏妻》三折:“如今衣锦荣归,见母亲走一遭去。”清李渔《意中缘.返棹》:“传语故乡的亲戚朋友,都来看我黄天监衣锦荣归。”见“衣锦还乡”。施叔青《台湾玉》:“比起上次~的场面

  • 谈若悬河

    悬河:瀑布。谈话像瀑布那样奔泻不止,说个没完。陈田《明诗纪事戊签.何良俊》引《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探,结胜流而觞咏。”见“口若悬河”。《明诗纪事·戊签·何

  • 丝竹中年

    同“丝竹东山”。清 丘逢甲《寄怀维卿师桂林》诗之四:“谢公高卧应难稳,丝竹中年带泪听。”【词语丝竹中年】  成语:丝竹中年汉语大词典:丝竹中年

  • 馁而之鬼

    《左传.宣公四年》:“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杨伯峻注:“馁,饿也。不其馁而,犹言不将饥饿乎,意谓子孙灭绝,无人祭祀之。”后因以“馁而之鬼”指不能享受祭祀之鬼。宋王禹偁《拟长孙无忌

  • 叹观止

    同“叹为观止”。吴伯箫《羽书.阴岛的海盐》:“晒盐的工作却恨无缘过目,不过见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井田似的盐滩,同散布着不下千万堆的晶盐,也够叹观止了。”【词语叹观止】   汉语大词典:叹观止

  • 冯衍归里

    《后汉书.冯衍传》:“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后汉冯衍因光武帝惩办西

  • 画畏开厨走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后以

  • 剑化龙

    源见“丰城剑气”。指龙泉、太阿二剑化作龙事,意谓脱俗成仙。宋陆游《宝剑吟》:“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 刎颈

    同“刎颈交”。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词语刎颈】   汉语大词典:刎颈

  • 不然灰

    源见“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然,“燃”的古字。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