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莲花似六郎

莲花似六郎

比喻阿谀奉承,也用以形容人的面容姣好。出自唐杨再思事迹。杨再思(?-709年),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北)人。明经及第。武则天时居相位十余年。为人巧佞邪媚。史载,在一次宴会上,杨再思为了取媚于武则天的宠幸张昌宗,便对他说:“人家都说六郎(即张昌宗)面似莲花,我看是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

【出典】:

旧唐书》卷90《杨再思传》2919页:“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例句】:

宋·陆游《荷花》:“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 宋·辛弃疾《鹧鸪天·席上再用韵》:“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明·高启《子夜四时歌》:“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典源】《旧唐书·杨再思传》:“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 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今译】 唐代武则天当政时,张昌宗(人称“六郎”) 因貌美而深受宠幸。杨再思奉承说:“人们都说六郎娇面美如莲花,我认为应该说莲花美如六郎才对。”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容貌姣好俊美; 或咏莲花。

【典形】 荷花似郎、莲花似六郎、六郎娇面、似六郎。

【示例】

〔荷花似郎〕 明·高启 《子夜四时歌》:“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莲花似六郎〕 宋·辛弃疾《鹧鸪天·席上再用韵》:“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六郎娇面〕 元·张可久《落梅风·歌姬张氏睡起》:“瑶池上,翠槛边,笑当时六郎娇面。”

〔似六郎〕 宋·陆游《荷花》:“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


猜你喜欢

  • 槐南一梦

    同“槐安梦”。明 王錂《春芜记.宸游》:“寡人适方饮酒之间,想起大夫所谭神女之事,不觉神情恍惚,睡思懵腾……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偏正 比喻人生虚幻,富贵得失无定数。唐·李公佐《南柯太

  • 吝子鹅

    源见“乞鹅炙”。指富贵而不肯接济他人。唐陆龟蒙《蔬食》诗:“孔融不要留残脍,庾悦无端吝子鹅。”

  • 傅氏岩

    同“傅岩”。唐鲍溶《题吴征君岩居》诗:“亭亭傅氏岩,何独万古思。”【词语傅氏岩】   汉语大词典:傅氏岩

  • 上凌烟

    源见“凌烟阁”。言其功劳极大。宋黄庭坚《满庭芳.茶》词:“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 爱乌因屋

    同“爱屋及乌”。明徐渭《四声猿.女状元》三出:“如今人可讨爱乌因屋休承望,惟失火殃鱼你自当。”【词语爱乌因屋】   汉语大词典:爱乌因屋

  • 笔误作牛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王献之〕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词语笔误作牛】  成语:笔误作牛汉语大词典:笔误作牛

  • 望夫台

    同“望夫石”。唐李白《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叹孤坟何处是俺望夫台?”

  • 卖饼孙

    《后汉书.赵岐传》:“以廉直疾恶见惮……乃为遣令敕兄子曰:‘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

  •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浑:简直。 由于在此久住,黄莺简直跟我熟识了,当我离开此地时,它也频频发出难舍的叫声。 极写依依惜别之情。语出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

  • 潘岳愁丝

    源见“潘安白发”。喻愁多发白。唐李廷璧《愁诗》:“到来难遣去难留,著骨粘心万事休。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