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蒙子公力

蒙子公力

子公:是西汉人陈汤的字。陈咸长期担任外地的郡守,总想得到朝廷重用。当时车骑将军王音辅佐朝政,信任陈汤。陈咸多次用重金贿赂陈汤,并写信请求援引:“如蒙您出力,使我调入京城长安任职,那么就死而无憾了。”后来,陈咸竟被调入京城为少府(掌管山海池泽税收的官),成为九卿之一。后以此典指人谄媚行贿,拜谒权贵,希求援引荐拔。

【出典】:

汉书》卷66《陈万年传》2901、2902页:“咸滞于郡守。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予书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后竟征入为少府。”

【例句】:

宋·黄庭坚《再答元舆》:“君不能入身帝城结子公,又不能击强有如诸葛丰。” 宋·黄庭坚《次韵秦少章》:“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 宋·陆游《暮秋》:“羞蒙子公力,宁倦长卿游。” 宋·陆游《书怀》:“书寄子公吾自懒,故人不是总相忘。” 元·揭溪斯《大德己亥予拜清退先生》:“深愧相知久,无书继子公。” 明·汤显祖《寄乐石帆仪曹》:“子公帝城能忆否?下马常眠双树湾。” 清·钱谦益《仙坛倡和诗》:“帝城云物正瞳咙,尺一何曾及子公。”


【典源】《汉书·陈万年传》:“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陈咸) 数赂遗 (wei) 汤,予书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后竟征人为少府。”

【今译】 汉成帝时,车骑将军王音掌管朝政,信任重用陈汤 (字子公),陈咸几次贿赂陈汤,寄信说:“如果蒙您的大力,使我不在地方,而入京城作官,死也不遗憾了。”后竟被调入做少府。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无廉耻,谄媚行贿,求别人援引、荐拔。

【典形】及子公、蒙子公力、人身帝城、书寄子公、无书继子公、效陈咸、子公帝城、子公书、入帝城、子公多气力。

【示例】

〔及子公〕 清·钱谦益《仙坛倡和诗》:“帝城云物正瞳眬,尺一何曾及子公。”

〔蒙子公力〕 宋·陆游《暮秋》:“羞蒙子公力,宁倦长卿游。”

〔入身帝城〕 宋·黄庭坚《再答元舆》:“君不能入身帝城结子公,又不能击强有如诸葛丰。”

〔书寄子公〕 宋·陆游《书怀》:“书寄子公吾自懒,故人不是总相忘。”

〔无书继子公〕 元·揭傒斯《大德己亥予拜清退先生》:“深愧相知久,无书继子公。”

〔效陈咸〕 唐·皮日休 《江南书情》:“才非师赵壹,直欲效陈咸。”

〔子公帝城〕 明·汤显祖《寄乐石帆仪曹》:“子公帝城能忆否?下马常眠双树湾。”

〔子公书〕 宋·黄庭坚《次韵秦少章》:“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


猜你喜欢

  • 王阳金

    《汉书.王吉传》:“自吉(王子阳)至崇……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而无金银锦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不畜积余财。去位家居,亦布衣蔬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俗传‘王阳能作黄金’。”颜

  • 桃李无言

    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词语桃李无言】  成语:桃李无言

  • 武昌官柳

    同“武昌柳”。宋周邦彦《如梦令.思情》词:“初暖绮罗轻,腰胜武昌官柳。”【词语武昌官柳】  成语:武昌官柳汉语大词典:武昌官柳

  • 饮泉诗

    源见“酌贪泉”。指晋 广州刺史吴隐之饮贪泉水所赋之诗。后用为称颂廉吏的典故。唐刘长卿《送韦赞善使岭南》诗:“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词语饮泉诗】   汉语大词典:饮泉诗

  • 灌夫

    源见“灌夫骂坐”。借指刚直侠士。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 瓦查屎溺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

  • 呕出心肝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附录:“呕心吐胆,不足语穷。煅岁练年,奚能谕苦。”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或作距驉,即俗所谓驴生的像骡的家兽),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

  •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美好的风光存在于险峻的高山之上。 意谓只有不畏险阻,勇于攀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语出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吕

  • 杨柳依依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此是《采薇》末章。《采薇》是描述边防军士服役思归,爱国恋家,情绪矛盾苦闷之作。此章写道:从前我

  • 殊涂同致

    同“殊涂同归”。三国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宋 范仲淹《天道益谦赋》:“取类而信,如江海之润下;殊涂同致,若鬼神之福谦。”见“殊途同归”。《晋书·嵇康传》:“故君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