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寇恂传》载:执金吾贾复部将杀人,汝南太守寇恂捕杀之。贾以为耻,扬言要杀寇恂。寇恂效蔺相如为大局退让,后经光武帝调解和好。后以“寇贾之风”为顾全大局解除私怨之典。《周书.文帝纪上》:“共追廉
源见“鸥鹭忘机”。谓与鸥鸟结社相约为友。比喻隐逸。宋刘克庄《挽林计院》诗之二:“鸥社同盟少,蟆陵会哭谁?”
《世说新语.栖逸》:“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何准,字幼道,卢江灊人。骠骑将军充第五弟也。雅好高尚,徵聘一无所就。充位
同“掌上明珠”。南朝 梁江淹《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凄,痛掌珠之爱子。”唐白居易《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鬓发千茎父六旬。”【词语掌珠】 汉语大词典:掌珠
也称情无适莫,适莫,厚薄亲疏。心无适莫,形容对人对事都不带偏见,为人信服。孔子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对于世间人事,并无亲疏薄厚之偏见,只要合乎道义,便努力去做。【出典】:《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
指晋国(今山西西南部)权臣屠岸贾(gǔ股)借故诛杀赵氏满门,赵朔的小儿被人辗转救出,长大后杀屠岸贾报仇,重振赵氏门户。后以此典比喻忠心为人,救难解危;或比喻亡国之痛。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大夫屠岸
排立在宫门前为皇帝作仪仗的马。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亦称“仗下马”。出自唐李林甫之语。李林甫事迹见“弄獐”条。李林甫为了阻止百官直接向皇帝进言政事,便威胁他们说:“你们看见那些立仗马了吗?终日无声,
源见“张仪舌”。指能说善辩的口才或建功立业的本领还在。宋邓肃《送成彦尉邵武》诗:“仪舌尚存斯足矣,卞玉那愁不识真。”
宋时,京师风俗。除夕在床下放置明灯。可以照除秽恶,谓之“照虚耗”。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至除夕明灯床下,谓之照虚耗。”【词语照虚耗】 汉语大词典:照虚耗
《世说新语.伤逝》:“王濬冲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世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以“黄公酒垆”用为伤逝怀旧之辞。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