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西窗剪烛

西窗剪烛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诗人想象回家后深夜与妻畅谈的情景。烛燃既久,烛心结成穗形的花,烛光为之昏暗,须用烛剪剪去。后用为咏怀念亲人之语典,也泛指友人欢聚畅谈。

清.敦诚《寄怀曹雪芹》诗:“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偏正 在西窗前剪除烛花。原形容想念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或情人聚谈。语本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尹会一《健馀尺牍·答查履方》:“接奉手谕,旧雨情深,不异~。”△常用于表示挚友或情人相聚时促膝谈心的情景。也作“剪烛西窗”。


【典源】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今译】 唐代诗人李商隐寓居蜀地时作诗,诗中写道:“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归期尚未确定,听那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平添我的愁绪。何日才能与你相见,在西窗下相对剪烛夜话,回叙今夜的情怀,那该是怎样的高兴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分离的夫妻、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典形】 巴山夜雨、共君听雨、剪烛话巴山、听夜雨、听雨巴山、同剪灯语、西窗剪烛、西窗夜雨、西窗烛、剪烛西窗、剪灯深坐、剪灯听雨、名山夜雨、西廨剪烛。

【示例】

〔巴山夜雨〕 宋·张炎《塞翁吟》:“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

〔共君听雨〕 元·彭元逊《子夜歌·和刘尚友韵》:“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剪烛话巴山〕 元·王国器 《踏莎行·破窗风雨》:“检书剪烛话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

〔听夜雨〕 清·黄景仁《春暮呈容甫》:“对床听夜雨,分枕梦青山。”

〔听雨巴山〕 宋·张炎《征招·答仇山村见寄》:“瘦吟心共苦,知几度、剪灯窗小。何时更、听雨巴山,赋草池春晓。”

〔同剪灯语〕 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寂寥西窗坐久,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西窗剪烛〕 清·秋瑾《秋雨》:“西窗剪烛话巴池,云黑应催工部诗。”

〔西窗烛〕 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词语西窗剪烛】  成语:西窗剪烛汉语词典:西窗剪烛

猜你喜欢

  • 仙史

    源见“乘鸾”。借指情郎。宋刘筠《夜宴》诗:“彩凤随仙史,斑骓侍陆郎。”【词语仙史】   汉语大词典:仙史

  • 交志

    《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后以“交志”谓情投意合。《汉书.何武传》:“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为友。”【词语交志】   汉语大词典:交志

  • 月下花前

    唐白居易《老病》诗:“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本指美好的憩游环境,后多指易触发男女情思的场所。宋杜安世《剔银灯》词:“月下花前,偷期窃会,共把衷肠分付。”并列 本指环境景色优美,后多指男女谈

  • 扫穴

    同“犁庭扫穴”。清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扫穴传方略,丰碑勒武功。”清魏源《圣武记》卷七:“敕诸将移小金川之师,进讨大金川,誓必扫穴禽渠,乃许蒇事。”【词语扫穴】   汉语大词典:扫穴

  • 黄金骏

    源见“千金市骨”。千里马的美称。明 何洛文《宣宗皇帝御笔白马》诗:“台上黄金骏,毫端白雪骢。”

  • 投果

    参见:掷果【词语投果】   汉语大词典:投果

  • 一牛吼地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后因以“一牛吼地”形容距离较近。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

  • 郢中白雪

    源见“曲高和寡”。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唐李白《白纻辞》之二:“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清 邵珉《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郢中《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偏正 高雅的或高深而不通俗的

  • 壶内古今

    同“壶中天”。宋张炎《青玉案.闲居》词:“尘留不住,云留却住,壶内藏古今。”

  • 千变万轸

    千变万化。轸,转。《淮南子.诠言训》:“圣人之接物,千变万轸,必有不化而应化者。”见“千变万化”。轸,转动。《淮南子·诠言训》:“圣人之接物,~,必有不化而应化者。”【词语千变万轸】  成语:千变万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