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犹在耳

言犹在耳

形容先人的嘱咐或自己的诺言,人们还清楚记得,但目前所做所为,已与当时所说完全不符。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去。晋国执政大臣赵盾等以太子夷皋年幼,欲立长君,因遣使臣至秦迎晋襄公之弟公子雍归国为君。为此,晋襄公夫人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到朝中哭闹说:“先君和太子有何罪过,你们撇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国外去找国君。你们怎么处理这个太子?”出朝后,又抱着太子到赵盾家里向赵叩头说:“先君死前,把这个孩子托付给您,说这个孩子成才便感谢您,不成才便怨恨您。现今先君虽已去世,可是言犹在耳,为什么就把他抛弃了呢?赵盾和其他大臣都怕穆嬴这样无休止的哭闹,又怕人们起来反对自己。只好改变原来决定,立夷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出典】:

左传·文公七年》:‘穆嬴日抱太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求外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主谓 犹,还。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形容对别人说过的话还记得很清楚。或话刚说过,时间不长。《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忠岂忘心?”△多用以指责他人说话不算数。→记忆犹新↔过耳之言


【词语言犹在耳】  成语:言犹在耳汉语词典:言犹在耳

猜你喜欢

  • 哀乐中年

    源见“东山丝竹”。指人到中年后常为哀乐事而感情激动。清黄遵宪《在伦敦写真志感》诗:“递增哀乐中年感,等是寻常行路人。”

  • 雪似盐

    源见“咏絮”。以盐比雪,咏雪佳喻。唐李贺《马诗》之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 光天化日

    本指所谓太平盛世,后指白昼人多场合。《红楼梦》第二回:“今当祚永运隆之日,太平无为之世……彼残忍乖邪之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下,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中。”光天:光明的白天。化日:太平的日子。并列

  • 故剑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载:汉宣帝在民间时,曾娶许广汉女平君。及即位,平君为婕妤。时公卿议立霍光女为皇后,宣帝乃下诏求“微时故剑”。大臣们知帝意图,乃议立许婕妤为皇后。微时即未显达之时,旧剑暗

  • 紫荆花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

  • 处堂燕雀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喣喣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决突,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因以“处堂燕雀”比喻居安忘危的人。柳亚子《寄少华甬上四首

  •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怨女:已到婚龄而无夫的女子。旷夫:已到婚龄而无妻的男子。 家庭里没有未嫁的成年女子,社会上没有未娶的成年男了。 指人们能及时完成婚嫁。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韩

  • 一阳

    同“一阳日”。宋无名氏《沁园春.冬至日娶》词:“收拾云情,铺张雨态,来嫁朱门趁一阳。”

  • 归田息讼

    《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

  • 二顷负郭田

    同“二顷田”。元王祯《圃田》诗:“二顷负郭田,人上宁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