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诲淫诲盗

诲淫诲盗

亦作“诲盗诲淫”。原指咎由自取。背负财物的人,身份低贱,乘坐车辆,与身份不相称,就会招来强盗的抢劫了。粗心大意,不保管好财物,等于教唆偷盗。一个女人,打扮的过于妖艳,是教唆淫乱。后世用以泛指引诱人犯盗窃奸淫作恶。

【出典】:

《易·系辞上》:“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例句】:

近代·朱自清《论雅俗共赏》:“‘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


并列 原来是祸由自招的意思。后来用以表示教唆、引诱人家干淫秽、偷盗的事情。语本《易经·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孔颖达疏:“若慢藏财物,守掌不谨,则教诲于盗者,使来取此物。女子妖冶其容,身不精悫,是教诲淫者,使来淫己也。”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9章:“文化方面是腐败的,电影也是~的多。”△贬义。用于形容不良教唆。→诲奸导淫。也作“诲盗诲淫”。


诲淫诲盗”指引诱别人去干淫邪偷盗之事。亦作 “诲盗诲淫”。

《易·系辞上》: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疏: “若慢藏财物,守掌不谨,则教诲于盗者,使来取此物。女子妖冶其容,身不精悫( què,谨慎) 是教诲淫者,使来淫己也。”意思很明白: 自己保管财物不慎,无异诱人来偷; 女子打扮过分妖冶艳丽,无异诱人来狎玩调戏。“诲”,教诲,此为 “教”,引申 “诱”。

诲淫诲盗”原意为祸由自招,同现在的常用义不同,为什么其原意为自招其祸呢?

“诲”通 “悔”。《管子·大匡》: “管仲曰: ‘吾君惕,其智多诲。’”戴望校正引王引之曰: “诲与悔同……管仲言吾君之为人惕,及自知其过,则必多悔,悔则必能自反。”( “其智多诲”, “智”同“知”,“诲”通 “悔”。)

因此,“诲淫诲盗”犹言 “悔淫悔盗”。后悔淫盗之事,说明淫盗之事乃自己造成。淫盗必有祸,所以 “诲淫诲盗”本指祸由自招之义。然此义今已废而不用,而用其字面所示意义。


【词语诲淫诲盗】  成语:诲淫诲盗汉语词典:诲淫诲盗

猜你喜欢

  • 乐之忘归

    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游乐时因高兴而忘记返回。因以“乐之忘归”形容由于被某种事物吸引而留连忘返。清.俞樾《四川马丁山》:“熊操作之暇,游于市井,皆殷

  • 嫦娥窃药

    源见“嫦娥奔月”。喻女子求仙升天。明汤显祖《牡丹亭.诊祟》:“不闻弄玉吹箫去,又见嫦娥窃药来。”【词语嫦娥窃药】   汉语大词典:嫦娥窃药

  • 踦屦

    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背而行(指鞋帮破裂),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单只的鞋子)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

  • 鸡黍期

    同“鸡黍约”。唐高適《赠别王十七管记》诗:“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词语鸡黍期】   汉语大词典:鸡黍期

  • 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茅草屋顶不加修剪,柞木椽( ㄔㄨㄢˋ chuàn 船)子不加刮削。传说上古尧作天子时的住房就是这样简朴。《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词语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成语:

  • 灵均问天

    同“屈子问天”。唐赵冬曦《㴩湖作》诗:“盈虚用舍轮舆旋,勿学灵均远问天。”

  • 拥书南面

    同“拥书百城”。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见“拥书百城”。清·归庄《感怀》:“捉鼻东山关气运,~足经纶。”【词语拥书南面】  成语:拥书南面汉语大词典:拥书南面

  • 枕函

    同“枕中鸿宝”。明无名氏《赠书记.轻烟辨男》:“忆曩时名园寄居,偶然将枕函偷觑。”亦谓珍藏书籍。胡適《跋郎兆玉刻本〈墨子〉》:“购求四方,得江右 芝城铜板活缮本,乃陆北川先生所枕函。”【词语枕函】  

  • 穷寇勿追

    《孙子.军争篇》:“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孙子兵法上论述与敌作战时指出,对于走投无路的残敌,不应过分追击,以防垂死反扑,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牵补度日

    源见“牵萝补屋”。谓勉强度过岁月。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信斯言也,千五百年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