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赤松子

赤松子

淮南子.齐俗训》:“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按,赤诵子即赤松子)旧题汉.刘向《列仙传.赤松子》:“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为神农时的雨师。后用为咏仙人之典。

唐.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诗:“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唐.杜甫《寄韩谏议》诗:“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典源】 汉·刘向《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人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元和郡县图志·婺州金华县》:“金华山,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 《太平寰宇记》:“金华县有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故山上有赤松之祠。”

【今译】 赤松子是神话传说中的仙人,神农时为雨师,服食水玉,能够在火中自烧。曾西游昆仑山,与西王母交往,随风雨上下。他曾游金华山,得道。

【释义】 后以此典指仙人; 或指修道事。

【典形】 赤松、赤松家、赤松子、乔松、松乔、松子、隐金华、松子排烟、招松乔、追松乔。

【示例】

〔赤松〕 唐·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赤松家〕 唐·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赤松子〕 宋·苏轼《金山妙高台》:“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乔松〕 宋·苏辙《游庐山·简寂观》:“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前拜斗余。”

〔松乔〕 三国·曹植《神龟赋》:“黄氏没于空泽,松乔化于扶木。”

〔松子〕 魏·阮籍《咏怀》之四十:“安期步天路,松子与世违。”

〔隐金华〕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槎。”


【词语赤松子】   汉语词典:赤松子

猜你喜欢

  • 歌绕夜梁

    同“歌声绕梁”。唐罗隐《商於驿楼东望有感》诗:“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 法不阿贵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原指法律不逢迎迁就权贵,准绳不屈就变曲之物,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后以“法不阿贵”形容秉公执法,不偏

  • 引刀割鼻

    源见“高行”。指贞妇毁容守节。《红楼梦》九二回:“宝玉又讲那曹氏的引刀割鼻及那些守节的。巧姐听着更觉肃敬起来。”【词语引刀割鼻】  成语:引刀割鼻汉语大词典:引刀割鼻

  • 鹊渡银河

    源见“乌鹊填桥”。喻指夫妻相聚。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我不为着春山憔悴思张敞,不为着鹊渡银河朗。”亦用以形容七夕风情。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 邹缨齐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邹君好服长缨(此指系在颔下的长帽带),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又“齐桓公好紫服,

  • 弃甲曳兵而走

    甲:铠甲。兵:兵器。走:小跑。 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形容战败溃逃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明.陆容《菽园杂记.谑对》:“公戏之曰:‘披衣靸履而行,给事给事

  • 呴沫

    源见“相濡以沫”。喻指互相救助或抚慰。《梁书.任昉传》:“〔刘孝标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软也,曰水。”【词语呴沫】   汉语大

  • 青娥

    同“青女”。明刘基《钟山作》诗之十一:“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词语青娥】   汉语大词典:青娥

  • 局脊

    同“局蹐”。明徐渭《徭赋论》:“而今者每一举动,或承上片檄,则往往顾橐匣而局脊。”【词语局脊】   汉语大词典:局脊

  • 罔知所厝

    见“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