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赵日

赵日

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意谓赵衰如冬日,温暖可爱;赵盾如夏日,严烈可畏。后因用“赵日”比喻冬天温暖的太阳。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应钟十月》:“胡风起截耳之冻,赵日兴曝背之思。”


【典源】《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晋·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今译】 春秋时晋国酆舒问贾季:“赵衰与赵盾谁更贤?”贾答:“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释义】 后以“冬日”等形容亲切和蔼,容易接近的人; 以“夏日”等形容严厉有威,不易接近的人; 也用以指冬日或夏日。

【典形】 爱日、冬爱、冬日之爱、夏日可畏、赵盾日、赵日。

【示例】

〔爱日〕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冬爱〕 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游艺殚数,抚律穷机。踌躇冬爱,怊怅秋晖。”

〔冬日之爱〕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爱。”

〔夏日可畏〕 北周 · 庾信 《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赵盾日〕 宋·苏轼《次韵朱光庭喜雨》:“久苦赵盾日,欣逢傅说霖。”

〔赵日〕清·归庄《县令杨侯德政诗》之二:“商霖当暑渥,赵日入冬暄。”


【词语赵日】   汉语词典:赵日

猜你喜欢

  • 金刚怒目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六道,是佛

  • 鲍叔相知

    同“鲍叔知我”。唐刘长卿《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诗:“鲍叔幸相知,田苏颇同游。”

  • 刀头

    源见“大刀头”。“还”的隐语。大刀头有环,环与“还”谐音。唐徐彦伯《鼓吹曲辞.芳树》:“藁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明陈汝元《金莲记.惊讹》:“问浪子天边,何日刀头?”【词语刀头】   汉语大词

  • 斗酒双柑

    源见“双柑斗酒”。借指雅游宴乐。清魏源《村居杂兴十四首呈筠谷从兄》之十一:“斗酒双柑下,中有万古诗。”并列 一斗酒,两个柑。语本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戴仲若,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答曰:

  • 蟠桃宴

    宋官本杂剧中有《宴瑶池爨》。金院本有《王母祝寿》一本,《蟠桃会》一本,《瑶池会》一本。至元代,钟嗣成著杂剧《蟠桃会》。惜以上剧本均已亡佚。王母娘娘《蟠桃会》故事,在宋代已广泛流传,并编成戏曲演出。故事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指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后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险之典故。宋.苏轼《

  • 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而的人也跟着学样。多用作贬义。汉代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并列 效,仿效,跟着学。上边的

  • 文成

    《汉书.郊祀志上》:“齐人少翁以方见上。上有所幸李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

  • 弊帚自珍

    同“敝帚自珍”。宋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主谓 对自己破旧扫把,也很珍惜。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多用于珍惜自己不一定好的东西。→敝帚自享

  •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同“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水浒传》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词语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成语: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汉语大词典:三十六着,走为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