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印如斗

金印如斗

世说新语.尤悔》:“王大将军起事(王敦叛晋作乱),丞相兄弟诣阙谢(丞相,指王导),周侯(周?)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活(指在皇帝面前竭力保救王导等)。既释,周大悦,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又见《晋书.周?传》。

王敦起兵造反后,司空王导率王氏兄弟诣阙谢罪,在朝门外见到周?,请求在御前保救。实际上,周?不仅心已应承,而且竭力营救,得到了皇帝恩准。但因入朝时既未言语,出朝时又说了一句官腔大话,这可能是为避耳目之故,但却造成了王导的误解,以为不救。后王敦拟用周?,问王导,导竟不言,周终被杀害。后因以“金印如斗”为咏得高官荣显之典。

南史.宗悫传》:“我年六十,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论之。”宋.辛弃疾《西江月.为范伯南寿》词:“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典源】 《世说新语·尤悔》:“周(��) 曰:‘今年杀诸贼奴, 当取金印如斗大, 系肘后。’”《晋书·周��传》亦载。

【今译】 晋代周��曾说:“今年要杀掉那些逆贱,定取斗大的金印系在肘后。”古代武将带印,多系在肘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官位显赫; 也借指高官、将帅。

【典形】 大印如斗、斗印、黄金斗大、黄金如斗、金佩肘、金印斗大、金印如斗、印佩黄金斗、印如斗大、肘后印、肘后印如斗、金印如斗大、黄金肘后随。

【示例】

〔大印如斗〕 宋·曾巩《戏书》:“黄金满籝要心计, 大印如斗为身雠。”

〔斗印〕 元·白朴《凤凰台上忆吹箫》:“羡指麾貔虎,斗印腰悬。”

〔黄金斗大〕 明·汤显祖《紫钗记》:“黄金斗大,肘间悬龟纹绶花。”

〔黄金如斗〕唐·高适《行路难》: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金佩肘〕 明·汤显祖《牡丹亭》:“貂插首,玉垂腰,金佩肘。”

〔金印如斗〕 唐·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紫绶曳地,金印如斗。列居东第,位为通侯。”

〔印佩黄金斗〕 宋·方岳《满江红·九日冶城楼》:“故国山围青玉案,何人印佩黄金斗?”

〔印如斗大〕 宋·陆游《纵笔》:“印如斗大宁常保,剑拄颐长只自劳。”

〔肘后印〕 明·汤显祖《牡丹亭》:“肘后印嫌金带重,掌中珠怕玉盘轻。”


【词语金印如斗】  成语:金印如斗汉语词典:金印如斗

猜你喜欢

  • 羊公灭吹鱼

    《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阖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 荆山璞

    源见“和氏之璧”。指未经雕琢的和氏璧,喻未遇的才士。唐窦庠《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诗:“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词语荆山璞】   汉语大词典:荆山璞

  • 伐树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与予,桓魋其如予何!’”春秋时,孔子来到宋国,有一天与弟子在大树下习礼

  • 门里挑心

    挑:选,取。 在汉字“门”字里面选取一个“心”字,合成一个“闷”字。 这是古人一种文字游戏,用拆白道字的方法来表情示意。语出宋.黄庭坚《两同心》:“你共人女边着子,争知我门里挑心。”明.梅鼎祚《昆

  • 沙丘牡黄

    同“沙丘之马”。宋惠洪《神驹行》:“沙丘牡黄马已死,俗马千年不能嗣。”

  • 莘野

    源见“访莘”。借指隐居之地。宋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诗:“耕稼归莘野,畋渔返渭滨。”【词语莘野】   汉语大词典:莘野

  • 一粟

    见“沧海一粟”条。【词语一粟】   汉语大词典:一粟

  • 精贯白曰

    大义凛然,精神可以感天的意思。《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新唐书.李华传》:“城陷见执,卒无桡词,慢叱凶徒:精贯白日,虽古忠烈无以加焉。”桡:通“挠”。

  • 牵舟住

    源见“张融船”。指舟居。清黄遵宪《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说乘槎犯斗还。”

  • 庾郎鲑菜

    《南齐书.庾杲之传》:“〔庾杲之〕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葅、?韭、生韭杂菜,或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言三九也。”后因以“庾郎鲑菜”形容贫士生活清贫。宋黄庭坚《戏赠彦深》诗:“庾郎鲑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