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钟阜蓼

钟阜蓼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注:目倦欲睡,则口含辛辣之蓼,以使清醒),足寒则演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国语.吴语》:“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以求报吴(注:报吴灭越之仇)。愿以此战。’”

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报吴灭越之仇,曾抚老慈幼,葬死问疾,又曾苦励其志,倦困之时,口含辛辣的蓼草,以使清醒。钟阜,指钟山、阜山,地在今南京市。越灭后,其地属准越国。钟阜蓼,即越王蓼。后以“钟阜蓼”为励志复仇之典,以“含蓼问疾”为刻苦自励,抚恤疾苦之典。

唐.吴融《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猜你喜欢

  • 烂羊

    源见“羊胃羊头”。指地位卑下者或污滥的官吏。唐张说《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王侯无种,屠狗起于将军;战伐有功,烂羊超于都尉。”清王摅《进齐化门》诗:“屠狗今逢奇士少,烂羊方见贵人多。”【词语烂羊】 

  • 效愚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后因以“效愚”谓效忠。汉祢衡《鹦鹉赋》:“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词语效愚】   汉语大词典:效愚

  • 妇人醇酒

    同“醇酒妇人”。宁调元《燕京杂诗》之二:“容易河阳丝两鬓,妇人醇酒未应怜。”并列 沉湎于美女好酒。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间……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

  • 斩蛟刺虎

    源见“周处杀三蛟”。喻指勇于为民除害。宋苏轼《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斩蛟刺虎老无力,带牛佩犊吏所呵。”

  • 盈虚悟翟公

    源见“门可罗雀”。谓感悟世态炎凉。唐王適《蜀中言怀》诗:“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 刻凤

    南朝.梁.刘勰《新论》:“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翠羽未树,见其身者,谓之龙鸱(鸱,音chī,鹞鹰),见其首者,名曰鴮鸅(音wū zé,鸟名)人皆訾其丑而笑其拙。及凤之成,翠冠云耸,朱距电摇,锦身霞散

  • 负局

    同“负局先生”。前蜀贯休《寄天台叶道士》诗:“负局高风不可陪,玉霄峰北置楼台。”【词语负局】   汉语大词典:负局

  • 五斗不乱

    《新唐书.王绩传》:“其饮至五斗不乱。……著《五斗先生传》。”斗,指羹斗,古代的酒器。石,十斗为一石。唐王绩饮酒五斗,神志仍然清醒。后因用为善饮酒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一《对酒》:“朝饮绩五斗

  • 以战去战

    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偏正 用战争消灭战争。《后汉书·耿秉传》:“~,盛王之道。”△褒义。用于制止不义战争方面。→以杀

  • 十里珠帘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珮之声。”晋代王嘉《拾遗记》卷九:“石虎于太极殿前起楼,高四十丈,结珠为帘,垂五色玉珮,风至铿锵,和鸣清雅。”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