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铜驼荆棘

铜驼荆棘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少时超凡绝俗,与乡人汜衷等四人并入太学,时称“敦煌五龙”。晋武帝司马炎时任尚书郎。惠帝司马衷时赐爵关内侯,后平赵王伦有功迁将军,以与河间王颙交战时受伤而死。晚年时,因见朝政混乱,预知天下必将大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息道“将来我会在荆棘之中见到你的。”不久,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外族入侵,西晋灭亡。

【出典】:

晋书》卷60《索靖传》1648页:“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例句】:

宋·陆游《秋夜有感》:“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灭胡恨无人,有复不易识。” 宋·陆游《晓叹》:“未闻含桃荐宗庙,至今铜驼没荆棘。” 陆游《纵笔》其二:“云隔江淮翔翠凤,露沾荆棘没铜驼。”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昭仪》:“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 《清史稿·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其他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铜驼处于荆棘之中,形容战乱或亡国后的残败景象。语本《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明·李逊之《三朝野纪序》:“倘读之有兴故国故君之思,怀~之感者,吾且欲凭吊于断简残编之中,相与悲歌当经也已!”△多用于亡国之后。→栋折榱崩 ↔河清海晏 金瓯无缺。 也作“荆棘铜驼”。


【典源】《晋书·索靖传》:“ (索)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今译】 晋代索靖博通经史,有远见卓识,他预知时局不稳,国家将要发生动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慨叹说,以后将会见你卧在荆棘丛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变乱或亡国后凄凉破败的景象; 也用以表现对时世动乱的不祥预感。

【典形】 故国铜驼、棘没铜驼、荆棘铜驼、洛阳荆棘、泣铜驼、叹铜驼、铜驼草露、铜驼恨、铜驼荆棘、铜驼哭、铜驼泪、铜驼榛棘、铜驼泣露、棘生铜驼、惆怅铜驼、梦绕铜驼、荆棘埋铜驼、铜驼泣草菅、洛邑铜驼、金马铜驼、铜兽泣、铜驼悲、铜驼事、埋铜驼、卧深棘、没荆棘。

【示例】

〔故国铜驼〕 清·沈永令 《秦中》:“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

〔棘没铜驼〕 宋·陆游《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荆棘铜驼〕 宋·陆游《醉题》:“只愁又踏关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洛阳荆棘〕 金·元好问《杂著》 之四:“洛阳荆棘千年后,愁绝铜驼陌上人。”

〔泣铜驼〕 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叹铜驼〕 明·陈子龙《晚秋杂兴》:“列国几人存玉马,五都今复叹铜驼。”

〔铜驼草露〕 元·王逢《钱塘春感》:“文化有余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

〔铜驼恨〕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铜驼荆棘〕 宋·陆游《春游》:“自笑此生余几许,铜驼荆棘尚关情。”

〔铜驼哭〕 清·毛如瑜《赠张铁桥先生》:“耳闻沧海变桑田,长安夜听铜驼哭。”

〔铜驼榛棘〕 清·周孝学《书牧斋集后》:“铜驼榛棘话酸辛,东磵盘旋剩旧身。”


【词语铜驼荆棘】  成语:铜驼荆棘汉语词典:铜驼荆棘

猜你喜欢

  • 踏菜园

    同“踏菜羊”。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三:“噎瓜亭是伤心地,踏菜园悲薄命身。”【词语踏菜园】   汉语大词典:踏菜园

  •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

    暴:徒手搏斗。冯:同“凭”。从水中走过。 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虽死不悔。 表示冒险干事,不惜一切代价。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唐.裴鉶《韦自东传》:“有韦自东者

  • 攀栏

    同“朱云折槛”。元马致远《汉宫秋》二折:“你们干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词语攀栏】   汉语大词典:攀栏

  • 化鹤千年

    源见“辽东鹤”。喻修道仙去。宋韩淲《水调歌头.次宋倅韵》词:“犹记使君同醉,化鹤千年何在,今古自应悭。”

  • 越裳雉

    《后汉书.南蛮传》:“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周朝时,南方有越裳国,曾向周贡献白雉。后遂用为异族

  • 任重道悠

    同“任重道远”。《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宋司马光《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怀寸心,行将白首。”见“任重道远”。宋·司马光《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功大力薄,

  • 吴燕

    同“吴宫燕”。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托迹同吴燕,依仁似越禽。”【词语吴燕】   汉语大词典:吴燕

  • 汉文遗美

    《史记.孝文本纪》:“〔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后以“汉文遗美”概指此事,称颂帝王以俭治国。唐 司马扎《筑台》诗:“魏国昔

  • 王子笙箫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美妙的音乐。元 沈石《来鹤诗赠周玄初》:“仙人骐骥秋风远,王子笙箫午夜闻。”

  • 二女竹泪

    同“湘妃泪”。唐韩愈《晚泊江口》诗:“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