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论衡》:“广汉翁伟能听鸟兽之音。(尝)乘蹇马之野,而田间有放马者,相去数里,鸣声相闻。翁伟谓其御曰:‘彼放马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骂此辕中马蹇马,蹇马亦骂之曰眇马
地方的土特产。《书.旅獒》:“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使各以方物来贡。”【词语方物】 汉语大词典:方物
《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郭象注:“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王先
同“瑚琏”。宋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念君瑚琏质,当今台阁宜。”
源见“须弥芥子”。比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宋刘过《投诚斋》诗之六:“达人胸次原无翳,芥子须弥我独知。”【词语芥子须弥】 成语:芥子须弥汉语大词典:芥子须弥
《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何晏集解:“犁,杂文。骍,赤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宁肯舍之乎?言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后因以“骍
源见“和氏之璧”。讥讽为政者不识贤才。唐黄滔《卢员外浔启》:“韵非掷金,理宜诮石。”【词语诮石】 汉语大词典:诮石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寻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碧落”,一般用作天上的代称。道教所说的东方第一天始青天,有碧霞遍满,故
源见“知命”。指五十岁。晋潘岳《闲居赋》:“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唐白行简《李娃传》:“〔荥阳公〕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偏正 50岁。语本《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唐·
《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后因以“玉山”喻俊美的仪容。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