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平坑赵

长平坑赵

指战国后期秦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败赵国并坑死被俘赵兵四十多万的事。比喻战败遭屠杀;战争残酷。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国包围韩国上党(今山西长治北),上党郡守冯亭以地献于赵国,引起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大战。赵将廉颇坚壁高垒与秦军对峙达三年之久,赵王屡次责备廉颇不出战,秦国又派人到赵国行反间计,散布秦国只怕赵括为将,不怕廉颇。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赵王中计,使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空谈兵法,率赵军盲目出击,秦将白起在正面诈败后退,另布置两支奇兵袭击赵军后路,赵军被包围,困守46日,赵军粮绝,士卒自相杀食,赵括率兵出战,被射死,赵兵四十多万人全部被俘降。白起认为赵兵容易反覆,如果不杀,会作乱,于是将俘赵降兵四十多万坑杀活埋。赵国从此实力削弱。后以此典形容战败失利。此典又作“秦坑”、“赵坑”、“长平失势”、“降卒秦坑”、“坑赵”。

【出典】:

史记》卷43《赵世家》1825、1826页:“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又《史记》卷73《白起列传》2333、2335页:“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上将军。”“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院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例句】:

唐·杜牧《东兵长句》:“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坑。”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宋·范成大《清息斋书事》之三:“长平失势见何晚,栗里息交归去来。” 清·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毒计哀坑赵,淫计虐用鄫。”


【典源】《史记·赵世家》:“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史记·白起列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今译】 战国时秦攻赵,赵将廉颇坚壁高垒与秦对峙,坚守不出,赵王屡次责备。秦又派人到赵国行反间计,散布秦国只怕赵括为将,而不怕廉颇。赵王中计,使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为将后,出战不利,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围困,赵军绝粮,士卒自相杀食,赵括无奈率兵出战,被射死,赵军大败,四十万人全部投降,白起认为赵卒容易反覆,如果不杀,会作乱。于是将赵降卒全部坑杀活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战败失利。

【典形】 长平失势、阬赵、秦阬、降卒秦坑、赵坑、坑中鬼、赵卒坑、长平败。

【示例】

〔长平失势〕 宋·范成大《清息斋书事》之三:“长平失势见何晚,栗里息交归去来。”

〔阬赵〕 清·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毒计哀阬赵,淫计虐用鄫。”

〔秦阬〕 唐·杜牧《东兵长句》:“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阬。”

〔降卒秦坑〕 明·陶凯《长平戈头歌》:“当年赵括轻秦人,降卒秦坑化为土。”

〔赵坑〕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猜你喜欢

  • 云台主帅

    源见“云台画像”。指功臣之首。清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诗:“楼船将军肃钤律,云台主帅精运筹。”此指邓廷桢。【词语云台主帅】  成语:云台主帅汉语大词典:云台主帅

  • 腰金拖紫

    亦作“腰金衣紫”。金:金印。紫:紫绶。在古代只有高级官员才能配带金印、紫绶。比喻身居要职,地位显赫。沈攸之(?-478年),字仲达,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少时孤贫,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

  • 聘鲁请观

    源见“自郐无讥”。指春秋时吴 公子札出使鲁国,鲁人请他欣赏品评周代各国的音乐事。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 彩凤求凰

    同“凤求凰”。宋贺铸《凤求凰》词:“南薰难销幽恨,金徽上,殷勤彩凤求凰。”

  • 闭扫

    同“闭门却扫”。《南史.王亮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词语闭扫】   汉语大词典:闭扫

  • 釜底游鱼

    源见“鱼游沸鼎”。比喻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的人。清 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好似釜底游鱼,日暮途穷。”姚雪垠《李自成》一卷十章:“如今闯贼已成釜底游鱼,亡在顷刻。”见“釜中之鱼”。清·洪楝园《惊黄钟·宫

  • 王吉归乡

    《后汉.王吉传》:“复征为博士谏大夫。是时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时外戚许、史、王氏贵宠,而上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西汉时,谏大

  • 气冲牛斗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怒气很盛。元高文秀《渑池会》四折:“恼的我发乍冲冠,怒的我气冲牛斗。”清 遯庐《童子军.警鼓》:“你看那县太爷们,只知道宦途儿,巧骋骅骝,那管甚剑埋冤,气冲牛斗。”主谓 牛、斗,

  • 倩女魂离

    同“倩女离魂”。明孟称舜《娇红记.合冢》:“提起泪珠双揾,便做道倩女魂离,怎得个重生时分?”

  • 敬容残客

    残客:剩下来的客人。南朝梁张缵(zuǎn纂)与何敬容不和。敬容当权,宾客很多,其中有的去拜访张缵,张缵总是加以回绝,他说:“我不能接待何敬容剩余的客人!”张缵(约498-548年)字伯绪。方城(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