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郑玄笺:“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后因以“周王宴镐”为天下太平君臣同乐之典。唐张说《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
同“骊歌”。清赵翼《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骊》唱,往日联裾似雁行。”郁达夫《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一:“与君十载湖亭约,骊唱声中两度逢。”【词语骊唱】 汉语大词典:骊唱
同“日饮亡何”。宋陈造《客中》诗:“酒废无何饮,春如不自恃。”
《南齐书.沈驎士传》载:驎士少好学,家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隐居不仕,不与人物通。后因称沈驎士为“织帘居士”,借以泛指贫士。清吴伟业《芦笔》诗:“采箬编蒲课笔耕,织帘居士擅书名。”【词语织帘居士】
同“商瞿庆迟”。清毛奇龄《立春日大敬生男赋贺》诗之二:“韦氏遗经方有待,商瞿得子未全迟。”
源见“樊素”。借指善舞女子的细腰。明顾大典《青衫记.坐湿青衫》:“他有樱桃素口,杨柳蛮腰。”【词语蛮腰】 汉语大词典:蛮腰
源见“登封草”。比喻散佚的名著。唐李白《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相如草,空馀封禅文。”【词语相如草】 汉语大词典:相如草
源见“马革裹尸”。谓忠勇无畏,效死沙场。宋陆游《陇头水》诗:“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清孙义钧《前定海行》:“裹尸马革壮夫心,囊骨鸱夷忠勇节。”见“马革裹尸”。宋·陆游《陇头水》诗:“男儿堕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
代称诗文警句。宋陆游《秋兴》诗: “才尽已无枫落句,身存又见雁来时。”●《新唐书·崔信明传》: “〔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者,亦骜倨,素佻轻忤物,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