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雀屏中选

雀屏中选

雀屏:绘有孔雀的门屏。比喻被选中为婿。亦作“金屏之选”。出自唐高祖皇后窦氏的事迹。窦氏,京兆始平(今陕西省兴平县南)人。其父为隋定州总管窦毅,母为北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窦毅为了给女儿寻找贤夫,便于门屏画二孔雀,并暗中规定,凡有求婚者先给两支箭,如能射中孔雀眼睛,便将女儿嫁之。众多求婚者都没有达到此条件。李渊来到后却以两支箭各射中孔雀一目。窦毅遂将女儿嫁给了李渊。

【出典】:

旧唐书》卷51《后妃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2163页:“(窦)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日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例句】:

唐·杜甫《李监宅》:“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明·汤显祖《紫钗记》:“倚青鸾玉镜妆成,对孔雀金屏中选。” 明末清初·天花藏主人《玉支矶》4回:“采葑三诗,孩儿之雀屏也。长孙无忝三诗,虽一时被逼,出于无心,而恰中凤目,孩儿已暗暗卜天心之有属矣。” 同上书5回:“今不意采葑三咏,又暗中屏雀,父女同心。” 明末清初·天花藏主人《两交婚》11回:“辛祭酒见甘颐年少多才,久矣中金屏之选,只因女儿再三叮嘱,故缩口不开,然而私心惟恐有失。”


主谓 雀屏,绘有孔雀图案的门屏。旧时把选中为女婿的人称为“雀屏中选”,后用来比喻选得佳婿或求婚被允。语本《旧唐书·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窦毅)谓长公主曰:‘此女(指窦后)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李渊)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意为高祖李渊因射中孔雀而得窦后为妻。→坦腹东床。也作“雀屏中目”。


【典源】《旧唐书·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 (窦后父) 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今译】 唐高祖 (李渊) 皇后窦氏小时聪明伶俐,才貌双全。窦后的父亲窦毅对他的母亲长公主说:“这孩子才貌这样好,不能随便许婚,应当为她找个好丈夫。”于是窦毅在门前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有来求婚的公子,都给两支箭让他射,暗定谁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嫁给谁。前后求婚的有几十人,都没能射中,李渊也去求婚,两支箭各射中一目,窦毅非常高兴,就把女儿许配给李渊。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选婿。

【典形】 金屏中选、孔雀屏风、屏开金孔雀、中雀、中雀金屏。

【示例】

〔金屏中选〕 明 · 汤显祖 《紫钗记》:“倚青鸾玉镜妆成,对孔雀金屏中选。”

〔孔雀屏风〕 明 · 汤显祖 《牡丹亭》:“无端雀角土牢中,是什么孔雀屏风?”

〔屏开金孔雀〕 唐·杜甫《李监宅》:“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中雀〕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俺本是乘鸾艳质,他须有中雀丰标。”

〔中雀金屏〕 明 · 汤显祖 《紫钗记》:“曾中雀金屏,你是个入彀英雄爱先逞。”


【词语雀屏中选】  成语:雀屏中选汉语词典:雀屏中选

猜你喜欢

  • 衰如充耳

    褎( ㄒㄧㄡˋ xiù )如:傲慢自大的样子。充耳:原是一种挂在耳旁的首饰。这里语带双关,有充耳不闻的意思。 表示塞耳不闻。语出《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

  • 尸诸市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求崔杼之尸,将戮之,不得。……于是得之。……(齐人)以其棺尸崔杼于市。国人犹知之,皆曰:‘崔子也。’”春秋时,齐大夫崔杼弑国君齐庄公,又杀直书其事的太史官,后自缢而死,人们找

  • 莹魄

    月亮的别名。唐常建《第三峰》诗:“莹魄澄玉座,以求鸾鹤纵。”【词语莹魄】   汉语大词典:莹魄

  • 中流砥柱

    砥柱,亦作底柱,山名,屹立在三门峡附近的黄河中流。故常用中流砥柱以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个人或集团。齐景公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有勇无谋,不懂礼仪。晏子设计使景公馈之二桃,让他们以次

  • 甘棠遗爱

    源见“召公棠”。旧时对已卸职的地方长官的颂词。《冷眼观》七回:“做父母官的能爱民如子,替百姓伸冤理屈……地方上绅民无以为报,就公众捐建这座去思碑,以为甘棠遗爱的纪念。”偏正 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

  • 有无相生

    《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是老子使用的两个基本哲学概念。“有”指事物的存在,“无”指事物的不存在。老子认为,有有才生无,有无才生

  •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老年人的自称。聊:姑且。 我老头儿姑且发出少年的狂态。 后用作老人一时兴会之言。语出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陈鲁民《我也能演电

  • 采兰子

    源见“南陔”。指孝子。宋王禹偁《送赵令公西京留守》诗:“趋庭采兰子,投刺茹芝翁。”【词语采兰子】   汉语大词典:采兰子

  • 马援铜柱

    《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事又见《南史.夷貊上》。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将军。他在交阯立二铜柱,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后因用为咏

  • 贤关

    《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颜师古注:“关,由也。”后因以“贤关”指进入仕途的门径。唐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词语贤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