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韦:熟牛(或其他兽)皮条。编:编成竹简册籍。 三绝:多次磨断。 此典指孔子阅读《易经》次数太多,使联串竹简册籍之皮条多次磨断。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精研细读。 孔子晚年喜好阅读《易经》,并为《彖》、《繫》、《象》、《说卦》、《文言》等篇作序。他读《易经》勤奋,以致把编联竹简册籍之皮条都多次磨断。孔子说:“要是给我几年时间,我对于《易经》从文辞到义理都可以充分掌握。”此典又作“韦实三绝”、“易韦三绝”、“十绝编”、“绝韦编”、“三绝韦编”、“绝韦”、“编三绝”。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37页:“孔子晚而喜《易》(又称《易经》或《周易》)。序《彖(tùan团去)》(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卦辞)、《繫(jì系)》(是《易经》之通论)、《象》(解释六十四卦卦名)、《说卦》(记述八卦所象事物)、《文言》(解释乾、坤两卦之卦辞及爻辞)。读《易》,韦编三绝。曰:‘假(给)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bīn bīn,文质兼备,兼通文辞与义理)矣。”

【例句】: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步立成,五行不辍。家惟万卷,韦实三绝。” 宋·苏轼《夜梦》:“易韦三绝五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宋·陆游《题庵壁》:“更余一事犹当勉,读易从今十绝编。” 宋·张孝祥《有怀长沙知识》:“唯有吾宗老兄弟,闭门依旧绝韦编。” 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书》:“韦编兰绝而后赞《易》,敢道尊兄未尝从事如此工夫。” 元·耶律楚材《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之四:“韦编三绝耽牺《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裘绝韦前。” 清·张瑗《谒韩文公祠》:“总角诵公文,不啻编三绝。”


主谓 原指孔子晚年反复研读《易经》,以致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后泛指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圣者犹~,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褒义。多用于描写勤奋读书。→读书破万卷 手不释卷 孜孜不倦


【典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 (tuan)》、《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正义:“夫子作《十翼》,谓《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易正义》 曰:‘文王既繇 (zhou) 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篇,先后之次,其理不易。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

【今译】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 《易经》, 相传曾作《十翼》共十篇、 来阐说《易经》义理。由于翻看《易经》的次数太多,以致把连结竹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他说:“再给我几年的时间,如果能办到,我对于《易经》就文质兼备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精研细读。

【典形】 编三绝、绝韦、绝韦编、三绝、三绝韦编、十绝编、韦编三绝、易韦三绝、韦编绝、三编绝、韦充读易编。

【示例】

〔编三绝〕 清·张尚瑗《谒韩文公祠》:“总角诵公文,不啻编三绝。”

〔绝韦〕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裘绝韦前。”

〔绝韦编〕宋·张孝祥《有怀长沙知识》:“唯有吾宗老兄弟,闭门依旧绝韦编。”

〔三绝〕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步立成,五行不辍。家惟万卷,韦实三绝。”

〔三绝韦编〕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十绝编〕 宋·陆游《题庵壁》:“更余一事犹当勉,读易从今十绝编。”

〔韦编三绝〕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

〔易韦三绝〕 宋·苏轼《夜梦》:“易韦三绝五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词语韦编三绝】  成语:韦编三绝汉语词典:韦编三绝

猜你喜欢

  • 狼子野心

    比喻凶暴的人野心难测。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个儿子取名越椒。子文见了这个孩子,便说一定要杀掉。这个孩子的模样像狗熊和老虎,哭声象狼嚎,不杀掉他,我们若敖氏家族就要断送在他的手中了。民谣说

  • 道士羊

    源见“叱石为羊”。咏山上怪石。五代王感化《题怪石》诗:“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

  • 作法自敝

    此典指商鞅自己立法,自己受到困害。后以此典比喻自作自受。战国时,卫国(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人卫鞅入秦国(都雍,今陕西凤翔南),帮助秦孝公进行变法。卫鞅改革,适应当时秦国发展生产和军事扩张之需要,所以十

  • 大公无私

    参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并列 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教育我们,要互相团结,~,勇于开拓、冒险。”△褒义。描写品德之语。→公而忘私 大公至正 至公无私 铁面无

  • 戚施

    即蟾蜍(见《太平御览》虫豸部引薛君章句),俗称癞蛤蟆,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因以比喻貌丑驼背的人。《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燕婉:举止安闲和顺。一说“戚施”指谄谀之徒,或指滑稽优

  • 木杯能渡水

    源见“杯渡”。形容僧人神通广大。唐戴叔伦《赠行脚僧》诗:“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 蛇珠雀环

    同“蛇雀之报”。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小人之说,不止蛇珠雀环之可笑也。”并列 谓大蛇以明珠,黄雀以白玉环报恩。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小人之说不止~之可笑也。”△褒

  • 腰瘦东阳

    源见“沈约瘦”。形容消瘦。清 王锡振《念奴娇.京庐病起》词:“我亦腰瘦东阳,带围浑减尽,凤楼孤侧。”

  • 素面朝天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衒美艳,常素面朝天。当时杜甫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天:天子、君主。“素面朝天”谓妇女不施脂粉,朝

  • 罗含吞鸟

    《晋书.罗含传》:“〔罗含字君章〕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起惊说之。朱氏(其母)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后用为文士才思灿然、文词华美之典。唐李瀚《蒙求》:“罗含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