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饮醇近妇

饮醇近妇

醇(chún纯):浓烈酒。此典指信陵君魏无忌因魏安厘王听进离间毁谤流言而对他不信任,他每天喝浓烈酒、多接近女色。后以此典比喻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意志消沉,沉湎于酒色之中。信陵君魏无忌夺取兵符,救赵退秦后,魏安厘王三十年(前247年),信陵君魏无忌以魏军联合赵、楚、韩、燕、齐共六国兵力,击败秦军于河外(今黄河以南地区),抑制了秦军东出。当时,信陵君魏无忌的威名震天下。秦庄襄王害怕,派人运送大量黄金到魏国收买间谍并施行反间计,假说各国只知道信陵君魏无忌,不知道魏安厘王;魏无忌想乘机称王;假贺魏无忌到底立为魏王没有?等等。魏安厘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不能不相信,后来果然派人代替魏无忌,担任主将。信陵君魏无忌知道再一次因为毁谤而被废弃不用了,就推说有病,不去朝见,与门客们作通宵达旦地宴饮,喝浓烈酒,多多接近女色。这样白天黑夜里寻欢作乐长达四年之久,魏无忌终于因为饮酒过多而患病死去。此典又作“饮酒近内”、“近妇人”、“妇人醇酒”、“信陵醇酒”。

【出典】:

史记》卷77《魏公子列传》2384页:“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例句】:

清·王夫之《咏史》之七:“信陵饮酒近内,步兵泣路驱车。” 清·王士禛《谒信陵君祠》:“大梁归后匆匆甚,日饮亡何近妇人。” 清·黄景仁《抛球乐·元日病中作》:“任飞扬跋扈,鸢肩火色,流连落拓,妇人醇酒。” 清·丘逢甲《寄怀谢四颂丞台湾》:“信陵醇酒意,潦倒几英雄。” 清·程先贞《还山春事》:“采药求仙新复误,饮醇近妇老弥谗。”


【典源】《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今译】 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他礼贤下士,威望很高,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秦国忌惮他的威名,多次派人去魏使反间计,说他想自立为魏王,还派使臣假意去祝贺。魏王屡次闻听对信陵君的谗言,心里也产生疑忌,果然委派别人代替信陵君统率军队。信陵君知道自己因谗言而被废黜,于是称病不朝,天天与宾客通宵达旦地饮酒,沉湎在酒色之中。这样纵饮寻欢了四年,终于因酒色过度而死。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有抱负才干的人志气消沉,沉湎于酒色。

【典形】 妇人醇酒、近妇人、信陵醇酒、饮醇近妇、饮酒近内、沉沉醇酒。

【示例】

〔妇人醇酒〕 清·黄景仁《抛球乐·元日病中作》:“任飞扬跋扈,鸢肩火色,流连落拓,妇人醇酒。”

〔近妇人〕 清·王士禛《谒信陵君祠》:“大梁归后匆匆甚,日饮亡何近妇人。”

〔信陵醇酒〕 清·丘逢甲《寄怀谢四颂丞台湾》:“信陵醇酒意,潦倒几英雄。”

〔饮醇近妇〕 清·程先贞《还山春事》:“采药求仙新复误,饮醇近妇老弥谗。”

〔饮酒近内〕 清·王夫之《咏史》之

七:“信陵饮酒近内,步兵泣路驱车。”


猜你喜欢

  • 吹笙去

    源见“王乔控鹤”。谓仙逝,婉称去世。唐姚合《庄恪太子挽词二首》其二:“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 恒娥

    同“嫦娥”。唐韩愈《月蚀》诗:“恒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五代和凝《柳枝》词:“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恒娥?”【词语恒娥】   汉语大词典:恒娥

  • 流红怨

    源见“红叶题诗”。指宫女传出的旷居之怨。元宋褧《咏御沟》:“荒唐莫说流红怨,自是清涟解起予。”

  • 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

    野人:居于郊野之人。 这不是君子的语言,而是齐国东鄙野人之语。 表示语言无稽,不足征信。语出《孟子.万章上》:“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

  • 羊起成群

    源见“叱石为羊”。用以形容山间群石。唐苏味道《咏石》:“雁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 漂麦者

    源见“高凤漂麦”。泛指专心致志于读书者。元胡天游《暴雨》诗:“书生掩卷坐,颇愧漂麦者。”

  • 狐群狗党

    骂人的话,指互相勾结作恶的无赖之徒。《福惠全书.刑名部.词讼》:“狐群狗党,出入茶坊酒肆,蜂游蝶舞,颠狂红粉青楼。”并列 比喻勾结在一起做坏事或不务正业的人。元· 尚仲贤《气英布》4折:“咱若不是扶刘

  • 鼎言

    源见“毛遂自荐”。谓有分量的言论。明徐复祚《投梭记.恣劫》:“没奈何,望乞鼎言昭雪。”【词语鼎言】   汉语大词典:鼎言

  • 方寸已乱

    方寸:一寸见方,指心脏。方寸已乱形容心中乱糟糟的,不知该如何办好。东汉末年,刘备与曹操交战,失败后投靠刘表,暂居新野,得谋士徐庶,甚为信用。不久,曹操率兵南下,获庶母。徐庶得知此事,心乱如麻,立即向刘

  • 训刑

    《〈书.吕刑〉序》:“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孔传:“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后因以“训刑”谓宣传、解释刑法。唐柳宗元《献弘农公五十韵》:“训刑方命吕,理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