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鸿门彘肩

鸿门彘肩

彘(zhì智)肩:猪腿。此典指樊哙在项羽所设鸿门宴上喝酒吃生猪腿,用豪言壮语不怕死之无畏气慨,震慑了项羽,使他们谋害刘邦的计划未能实现,刘邦逃回汉营。后以此典比喻言行豪壮、勇敢无畏的英雄义士之壮举。樊哙(?——前189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以杀狗卖狗肉为业,初随刘邦起兵反秦,为得力部将,以军功赐爵,封贤成君。刘邦带兵十万攻破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留恋宫廷生活,樊哙与张良力劝刘邦封闭秦宫府库,还军霸上(今陕西西安东)。项羽领四十万大军来到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左司马曹无伤使人告密项羽,说刘邦想称王汉中,将占有秦宫室珍宝。项羽大怒,其谋士范增极力主张击杀刘邦。刘邦感到关系紧张,请托项羽的叔叔项伯去说项羽缓和气氛。同时,刘邦带百余骑亲自到鸿门拜会项羽,项羽大摆酒席接待。谋士范增先后三次暗示项羽在宴席间杀掉刘邦,以除后患,项羽默然不答。范增又使项庄在宴前舞剑,企图刺杀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以身遮掩刘邦。张良急到营门告诉樊哙,樊哙立即带剑拿盾闯进军门。矛戟交叉之卫士想阻止他,不让进去,樊哙侧过盾一撞,卫士倒仆地上,樊哙冲进去,掀开帷帐,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两边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按剑起身,说:“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接答:“是沛公之参乘,叫樊哙。”项羽说:“这是壮士,赐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着喝了。项羽说:“赐给他猪腿。”左右的人又给他一条生猪腿。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剑切了就吃。项羽说:“壮士,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难道还值得推辞!那秦王有着虎狼般恶狠心肠,杀人唯恐不完,用刑唯恐不尽,天下人都叛离他。楚怀王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在关中为王。现在沛公打败秦军进入咸阳,连毫毛那样小的东西也不敢沾边,封闭秦宫室,回军霸上,等到大王到来。其所以派将把守关口,是为了防备强盗出入和非常情况。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封侯之奖赏,大王却听信谗言,要杀有功的人。这不过是继续走秦朝灭亡之老路罢了。我私下认为,大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项羽没话回答,说:“坐。”樊哙挨张良坐下。坐一会,沛公起身上厕所,趁机招呼樊哙出来,于是逃脱回汉营。此典又作“咀彘肩”、“彘肩酒”、“斗酒彘肩”、“鸿门一彘肩”。

【出典】:

史记》卷7《项羽本纪》313页:“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zhēn抻,睁大眼睛)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自,眼角)尽裂。项王按剑而跽(jì寄,双膝跪地,上身挺直)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餐胜,陪乘人)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zhī芝,酒器)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dàn蛋,吃)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例句】:

晋·潘岳《西征赋》:“樊抗愤以卮酒,咀彘肩以激扬。” 宋·陆游《遣兴》:“壮心易尽彘肩酒,义气肯贪熊掌鱼。” 宋·刘过《沁园春·寄辛承旨》:“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婷婷三尸队,且噉鸿门一彘肩。”


猜你喜欢

  • 睚眦必报

    擢(zhuó酌):拔。此典指须贾回答范雎(suī绥)说:拔光我的头发来一根一根地数我的罪恶也数不清。后以此典比喻罪恶累累,难以计算。战国时,魏人范雎随魏中大夫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有辩才,派人送他金

  • 孤山处士

    《宋史.隐逸传》:“林逋,字君复,钱塘人。于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宋人林逋,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处士,古代称有才德的隐士。林逋德才兼备,隐居

  • 献仪

    《汉书.翟方进传》:“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民献仪九万夫。”民之仪谓贤人。旧以“献仪”比喻进贤。【词语献仪】   汉语大词典:献仪

  • 梦中梦

    《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梦,本为虚妄,梦中复梦,则更见其虚幻之极。后因用指全无凭据的虚幻之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已觉梦中梦,还同身外

  • 烂柯人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后因以“烂柯”

  • 商论乔梓

    参见:敷辨梨楂

  • 彭泽斗米怕折腰

    同“不为五斗米折腰”。明冯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试笔》曲:“谢彭泽斗米怕折腰,伴南村野老开怀抱。”

  • 三仁

    指殷末的三个大臣微子、箕子、比干。《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何晏《集解》:“仁者爱人,三人行异而同称仁,以其俱在忧乱宁民。”汉代扬雄《解嘲》:“昔三

  • 挂剑悲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亡友之悲。唐刘禹锡《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吟之泫然因以继和二首》之一:“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 只鸡

    同“只鸡斗酒”。南朝 梁萧纲《徵君何子晳先生墓志铭》:“寂寥岩穴,荒凉渭滨。桥曰只鸡,徐称酧素。”宋范成大《奠唐少梁晋仲兄弟墓下》诗:“生平书札频双鲤,岁晚交情但只鸡。”同“只鸡絮酒”。李光《赠别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