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台县

三台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为潼川府治。治所即今四川三台县。《清一统志·潼川府一》:三台县以三台山为名。《清史稿·毛大瀛传》: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张子总窜潼河,扰三台、中江地”。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中部偏东北。属绵阳市。面积2660.6平方千米。人口147万。辖37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潼川镇。以县西有三台山故名。汉置郪县,治今县南郪江镇,属广汉郡。南朝宋析郪县地置新城郡及北伍城县,治今县址;梁废郪县。西魏改新城郡为昌城郡,改北伍城县为昌城县,为郡治;改始平郡为涪城郡。北周又改为安城郡。隋大业初于昌城县置新城郡,改昌城县为郪县,为新城郡治;涪城县属金山郡。唐郪县为梓州治。北宋末升梓州为潼川府,郪县仍为府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潼川府为州,并省郪县入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为潼川府,置三台县为府治。清嘉庆《三台县志》:“县以三台名者,盖以城西最近一山有台三层,如阶级然。”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属绵阳市。地处盆中方山丘陵西北部。涪江北入,于中部西纳凯江东流出境。东北部魏城河东南流入梓江,南缘有郪江。江河沿岸多冲积平坝及阶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油菜籽、棉花、蚕茧、柑橘。为中药材麦冬产区。有水泵、棉纺、缫丝、氮肥等工业。绵璧、唐巴公路经此,涪江航运通重庆。名胜古迹有云台观、郪江汉墓群、琴泉寺及杜甫纪念馆。


猜你喜欢

  •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县南。《诗经·鄘风·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城。” 即此。(浚xùn) 古邑名。春秋属卫,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诗·鄘风·干旄》“在浚之外”、“在浚之都”皆指此。

  • 峡岭

    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来县:峡岭“在县西北六十里。盘径纡曲,盗贼出没处也”。

  • 沁园

    在今河南沁阳市东北沁水北岸。《清一统志·怀庆府二》:沁园“金时官僚宴会之所,有石图本。今废”。

  • 五湖

    ①先秦古籍中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后人解释不一:(1)太湖的别名。《国语·越语下》 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江赋》 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2)指太湖东岸五个与太湖相

  • 大盆山

    即今浙江磐安县东南二十四里大盘山。主峰盘山尖海拔1245米。《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大盆山“其南为大溪水所出,其北则东阳江之源也。《志》云:山高五百丈,周百三十里,形如覆盆”。故名。

  • 侠河

    亦作挟河。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北。《水经·圣水注》: 侠河 “水出良乡县西甘泉原东谷,东径西乡县故城北,又东径良乡城南,又东北注圣水,世谓之侠活河”。《明一统志》 卷 1顺天府: 挟河“在房山县东南。源出

  • 埌岐水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之湔江及支流白鹿河。《新唐书·地理志》 彭州九陇县: “武后时,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沲江,凿川派流,合堋口埌岐水溉九陇、唐昌田。”

  • 思州

    ①唐贞观四年 (630) 改务州置,治所在务川县 (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夷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思州。辖境相当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

  • 铜人原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筑镇一带。《关中记》: “秦为金人十二,董卓坏以为钱,余二枚,魏明帝欲徙诣洛阳,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金人即铜人,故名铜人原。

  • 概洞

    在今广东从化市东北灌村镇。《方舆纪要》卷101从化县: 曲水 “一出县东概洞”。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从化县东有概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