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溪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明置巡司于此。
原名赤水桥。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据清光绪 《三续华州志》 载: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1660),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后
明属云南孟养军民宣慰司,在今缅甸克钦邦之孟拱。《清史稿· 缅甸》: 乾隆三十四年(1769),傅恒征缅,“贺丙往戛鸠招抚孟拱,挟其头目脱乌猛以来。…… (八月) 丙子次孟拱”,头人浑觉投降,从军效力,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江苏丹阳市。《元和志》卷25润州丹阳县:“秦时望气者云有王气,故凿之以败其势,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曲阿。”东汉属吴郡。三国吴嘉禾三年(234)改为云阳县。西晋太康二年(28
又作商原。在今陕西大荔县北二十余里。《史记·河渠书》: “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唐杜佑 《通典·州郡三》: 冯翊县 “有洛水商原。商原,所谓商颜”。又作商原。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史记·河渠书》:
明宣德三年 (1428) 置,属忠路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北八十二里建南镇。清雍正十三年 (1735) 废。明宣德三年(1428年)置,治今湖北省利川市西北,属施州卫。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利川市西部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永丰县:双门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两峰并峙,纡回二十余里。东接衢州,北连玉山,远望如双门。往来常、玉二邑者必取道于其下”。
即古覆甑山。又名塔山。今山东潍坊市东南四十里溉源山。《寰宇记》 卷18潍州北海县: 溉源山 “山形如塔,旧名塔山。《地理志》 云: 覆甑山,溉水所出。《水经注》 云,溉水出塔山。是山有二名,故两存焉。
西魏改清县置,属滶川郡。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隋大业初废。
唐贞元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建,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北岸万工乡境。《资治通鉴》: 唐贞元四年 (788),“吐蕃耻前日之败,复以众二万寇清溪关,一万攻东蛮,韦皋命韦晋镇要冲城,督诸军以御之”
又作多耐。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巴彦查干乡太和村。《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条下:“托温珲站,又七十五里至多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