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集
亦作三刘集。即今安徽霍邱县东南三流乡。明嘉靖《寿州志》卷1:霍邱县有三刘集。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9霍邱县:三刘集在“县东南八十里”。
亦作三刘集。即今安徽霍邱县东南三流乡。明嘉靖《寿州志》卷1:霍邱县有三刘集。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9霍邱县:三刘集在“县东南八十里”。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三十六里六里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东南有“六里桥”。镇上旧有高昌庙颇著名。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水吉镇南池中后井村一带。蓝滨南 《景德镇陶录》 卷7: 建窑 “古建州窑也。出宋代,为今之建宁府建阳县,始于建安,后迁建阳,入元犹盛”。此窑创建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发掘面积为1
又名戒坛寺。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南马鞍山。唐武德五年(622)建,定名慧聚寺。辽代雍熙年间建戒坛。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改名万寿寺。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六十里黄渡镇。清魏源 《圣武记》 卷9: 嘉庆二年 (1797),白莲教义军“退屯营山之黄渡河,为巴、达、渠水路要地,与官兵相持不退”。
1947年1月由阳武、原武二县合并设置,治阳武 (今河南原阳县)。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二县。旧县名。1947年由阳武、原武两县合并设立,治阳武(今河南原阳县驻地城关镇)。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两县。
三国吴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附近。因越裳 (常) 国为名。隋大业初属日南郡。唐武德初改为越裳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越南河静省甘禄附近,属九德郡。唐时改越裳县。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①又称冶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一带。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一说三国吴)冶铸之处,故名。《晋书·谢安传》:谢安“尝与王羲之登冶城”。隋开皇中,移江宁县治此。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冶城
在今天津市宝坻县西。《方舆纪要》卷11宝坻县:朱家庄“在县西十里。又西十里有崔家庄,皆当往来通道”。
元置,治所在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后改转运和林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