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澨

三澨

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其说主要有:(1)水名。在今湖北京山县、天门市境。汉郑玄《尚书》注:“三澨,水名,在江夏竟陵县界。”唐孔颖达疏:“三澨,水名,入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今竟陵有三参水,俗云是三澨水。”(2)三水的简称。有三说:1.在今湖北京山县、天门市境。《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澨水”条:“又县境有汉澨、漳澨、薳澨。说者谓即《禹贡》之三澨, 皆与竟陵接界云。今亦湮。”2.在今湖北襄樊市境。胡渭《禹贡锥指》:“意三澨当在淯水入汉处。一在樊城南;一在三洲口内。皆竟阳县地,在��县之北也。言在竟陵者非是。”3.即今河南泌阳县之泌河。金履祥《尚书注》:“三澨,即泌河,其一源名三家河,又一源名三里河,西南流至邓州,东南合白河、洁水河入汉。是名三澨也。”(3)水边。许慎《说文》:“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侯祯《禹贡古今注通释》:“孔、郑以三澨为水名,不及许氏之确。”


猜你喜欢

  • 天涯山

    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明一统志》卷17太原府:天涯山“在崞县东南四十里。形类芙蕖,山有石鼓”。《清一统志·代州》:天涯山“亦有小五台之称,俗名莲花峰。峭石壁立,峦岫温和,雪落随消”。在山西省原平市

  • 天同岙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岑港镇东南。《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天同岙“在舟山之岑江司东南”。

  • 楝村店

    即今河南新蔡县东三十八里楝村镇。清乾隆 《新蔡县志》 卷2 《乡镇》: 东路有 “楝村店”。

  • 巴峪关

    明置,属南江县。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百三十五里米仓山,与陕西南郑县交界道口处。《方舆纪要》卷68巴州“米仓关”条下:“《郡志》:大小巴山之间有巴峪关,嘉靖中置。”

  • 安西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9)改京兆府为安西府,次年又改为路。治所在咸宁、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因元世祖封其子莽噶拉于此为安西王,故名。俗称阿儿垛。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西至眉县,东北至韩城,东南抵商县。皇

  • 郧关

    西汉置,即今湖北郧县。《史记· 货殖列传》: “南阳西通武关、郧关。” 《汉书·地理志》 汉中郡长利县: “有郧关。”

  • 真觉寺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

  • 烟台 (臺)

    ①今辽宁灯塔县。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辽阳州图: 北有烟台。产煤。有烟台车站,南满铁路经此,有支线由此分出,东南达炭坑。后因与山东烟台同名,改名为灯塔。1980年设灯塔县。②本山东福山县地

  • 通海县

    元初置通海千户,至元十三年 (1276) 改通海县,属宁州,为临安路治。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云南卷上: “县北三里有通海湖,县以湖名。” 明、清属临安府。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1

  • 西宕渠郡

    南朝齐置,属益州。治所在宕渠县(今四川盐亭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盐亭、射洪二县地。西魏恭帝移于涌泉山,改为涌泉郡。南朝齐置,治宕渠县(今四川盐亭县西北)。以在南宕渠郡之西得名。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