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穗县

三穗县

1928年改灵山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据1985年版《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称:灵山县改名三穗县,是因这一年“当地有‘一禾三穗’的喜庆得名”。


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040平方千米。人口20.4万。辖5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八弓镇。三穗,系1927年县境内多处地方出现一株水稻生三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名。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邛水县,隶思州。宣和四年(1122年)废邛水县为堡。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复置邛水县。明洪武五年(1372年)分置团罗、得民、晓隘、陂带、邛水五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九年四司并设邛水十五洞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属镇远府。清雍正十年(1732年)置邛水县丞,属镇远县。1913年置邛水县,隶黔东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26年易名灵山县,1931年更今名。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镇远县,1962年恢复三穗县建置。地处黔东南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玉米、小麦、大豆、甘薯为主。有羽绒、电力、农机、酿酒、水泥、造纸、制漆、印刷、针织、粮油、食品等工业。贵鲇、谷三、三星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永宁山文笔塔和武笔塔。


猜你喜欢

  • 高力城

    亦作高丽城。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图们江东岸之古城村。清光绪 《珲春境内村屯里数》:“再由东岗屯起,西去高力城屯,至城二十五里,至东冈屯五里。” 附近有辽、金温特赫古城和明斐优城。

  • 通泉驿

    唐置,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唐诗人杜甫《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诗云: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光绪 《射洪县志》 卷2: 通泉驿,“ 《旧县志》: 在旧通泉县西。昔设

  • 喀喇巴尔噶逊山

    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附近。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1: “又东北曰喀喇巴尔噶逊之山,其上多金、多铜、多铁。”

  • 马骁山

    亦作马鬃山。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马骁山,“《元统志》:其山萦曲,周三里。形势峭拔。昔有骁骑将军马邈葬此, 因名”。

  • 严谷山

    即今浙江常山县北龙山。《方舆纪要》卷93常山县:严谷山“在县北三十八里。石壁高百余丈, 山胁有洞,流泉不竭。下多严姓, 因名”。

  • 玉蟾寺

    在今四川泸县北六十里福集镇南玉蟾山。《明史·猛如虎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义军攻占泸州,明监军万元吉“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即此。

  • 杜县

    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灭杜伯国置,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杜城。秦属内史。西汉元康元年(前65)改名杜陵县,移治今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三国魏复名杜县,属京兆郡。西晋改名杜城县。北魏神޶

  • 昭欢 (歡) 县

    亦作邵欢县。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境。《宋书· 州郡志》: 晋寿太守邵欢令,“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不注置立,疑是蜀立曰昭欢,晋改也”。

  • 新场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南二十四里新场镇。南宋建炎间,有两浙盐运司署,后迁盐场于此。明正德 《松江府志》 卷 90 上海县市镇: 新场镇 “距下沙 (镇) 九里。一名南下沙。元初迁盐场于此,故名场。赋为两浙

  • 绿林山

    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北与钟祥、随州二市交界处之大洪山。《后汉书·刘玄传》: “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 即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