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隔江,峙武岭之南。北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属思明府。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西卷:上思州“以上思江名也”。弘治十八年(1505)改属南宁府,迁治今上思县。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为上思直隶厅。
唐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东南。属邕州羁縻。辖境相当今上思县地。元属思明路。明属南宁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迁治今上思县。清属太平府,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上思厅。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隔江,峙武岭之南。北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属思明府。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西卷:上思州“以上思江名也”。弘治十八年(1505)改属南宁府,迁治今上思县。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为上思直隶厅。
唐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东南。属邕州羁縻。辖境相当今上思县地。元属思明路。明属南宁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迁治今上思县。清属太平府,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上思厅。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乌头山“在均州东三十里”。
即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永平镇。《资治通鉴》:唐广德二年 (764),“仆固怀恩与回纥、吐蕃进逼奉天,……子仪使裨将李怀光等将五千骑追虏,至麻亭而还”。即此。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永寿县移治于此。在今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宋史·魏胜传》: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胜军已入城,金兵径趋城东,欲过砂堰圜城为营。胜先已据堰备之,金军不得过,拒战竟日,终不能近”。
在今四川云阳县西巴阳溪注入长江处之巴阳村。镇以巴阳溪而名。明嘉靖《云阳县志》卷5:有巴阳公馆、巴阳水驿、巴阳河,均在县西五十里。《清一统志·夔州府二》:巴阳驿“在云阳县西六十里”。一说在今县东龙洞乡东
即今新疆西南部和田河西源喀喇喀什河。源出和田县西南喀喇昆仑山,东北流折西北流,至和田县北与东源玉龙喀什河谷,称和田河。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67: 和阗河 “一源出昌器满达坂北麓,东北流,经和阗城西曰
俗名小兴州。明洪武三年 (1370) 改宜兴卫置,后属大宁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永乐元年 (1403) 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宜兴卫置,治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永乐元年(14
在今广东番禺市北市头村。民国《番禺县续志》卷5:墟市有“市头墟”。
即雁门渠。在今山西代县东南。三国魏雁门太守牵招主持开凿,故名。即“雁门渠”。
在今云南华坪县东北五十二里。原为土官章氏衙署。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流,置华荣庄经历署,属永北直隶厅。村名。在云南省华坪县北部偏东。属船房傈僳族傣族乡。人口490。元、明、清为北胜府土官章氏衙署驻
明置,属广宁卫。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盘蛇驿。明 《辽东志》 卷2 “驿传”: 盘山驿在 “广宁城东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