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犹县

上犹县

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升上犹场置,属虔州。治所在今江西上犹县城偏西。北宋淳化元年(990)属南安军。南宋绍兴年间移治今上犹县。嘉定四年(1211)改名南安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永清县,十七年(1280)复改为上犹县,属南安路。明、清属南安府。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在江西省西南部,西邻湖南省。属赣州市。面积1544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5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山镇。唐为南康县地。五代杨吴天祐中于南康县西南部设上犹场,以处犹石嶂(今油石嶂)之南,益浆水(今上犹江)之北而得名。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场置县,沿用场名。《大明一统志》:上犹县“以地有犹水,故名”。治故场址(即今址)。属虔州。北宋属南安军。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改名南安县。元属南安路。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名永清县,直属江西行省;十七年复名上犹县,仍隶南安路。明、清属南安府。1912年直属江西省,1914年属赣南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赣州专区,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专区。1970年属赣州地区,1998年属赣州市。地处诸广山北段东南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上犹江横贯东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甘蔗、花生、大豆、甘薯等。盛产鲜鱼。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44%,并产油茶、茶叶、柑橘、香菇、松香和野生中药材。为省甘蔗、茶叶、油茶生产重点县。有陡水水库和水电站。有采矿、电力、冶炼、水泥、滤清器、蓄电池、松香、印刷、罐头等企业。赣犹森林铁路横贯境南。有赣丰、上老公路。陡水水库、南河水库及上犹江常年可通客货轮。名胜古迹有东山寺、南山塔、卢公塔。境南陡水镇,高山环绕,风景如画,为游览疗养佳地。


猜你喜欢

  • 当夷县

    北周武成元年(559)置,为洪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武帝时郡省,以县属同和郡。隋属临洮郡。唐贞观二年(628)移治金通戍(今甘肃岷县西北)。神龙元年(705)并入溢乐县。古县名。北周武成

  • 小黎母山

    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明正德《琼台志》卷6感恩县:小黎母山“在县东二百余里黎峒中拖轮村东北。脉来自黎母山,至是耸危峰,崖石崎岖,人迹罕到,诸黎环居其下,势视大黎母为小,有巨石,刻大元军马下营”。

  • 外黄

    又作黄。战国魏邑。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史记·魏世家》:“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即此。《战国策·宋卫策》 有《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章

  • 高新铁路

    从辽宁新民县 (今新民市) 北高台山至黑山县北新立屯。全长60.6公里。日伪于1938—1940年修筑。

  • 平豫县

    南朝梁置,为汝南、太原郡治。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境。北魏以后废。

  • 佛昙市

    旧名佛潭桥堡。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佛昙镇。清时有县丞驻此。

  • 汾西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汾县置,属吕州。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大业初属临汾郡。唐武德初属吕州,治所在今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后属晋州。开元中移治今汾西县东南四十二里后义村。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还治

  • 阿者卫

    又作阿资河卫。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马奇托瓦亚河口以北之地。后废。

  • 蒲湖

    即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南野猪湖。《清一统志·汉阳府一》: 蒲湖 “在孝感县东四十里。俗名野猪湖。县东北三汊埠,有东西两河,南流入此,出沙河,入马溪河”。

  • 沈阳路

    元元贞二年(1296)改沈州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老城。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市,西至新民市附近,南至辽阳市附近,北至开原市附近地区。明洪武初废。元元贞二年(1296年)改沈州置,治乐郊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