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光县

东光县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东汉为侯国。东魏为勃海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今东光县东南三十里陶店。隋开皇三年(583)又移治后魏废勃海郡城(今东光县)。九年(589)为观州治。大业初属平原郡。唐属沧州。北宋为永静军治。金为观州治。元属景州。清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南部,东南邻山东省。属沧州市。面积701平方千米。人口 34.6 万。辖7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光镇。西汉置东光县,治今县东找王镇南,属勃海郡。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取“东阳”之意名东光。北魏属渤海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今县东南陶氏故城。隋开皇三年(583年)移今址。唐末为景州治。五代周为定远军治。北宋为永静军治。金初为景州治,大安后为观州治。元属河间路景州。明洪武年间曾废东光县,寻复置,属河间府景州。清属河间府。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山东省沧南专区,1950年改属德州专区。1952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划归天津市区,同年并入交河、宁津县。1961年复设东光县,属沧州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沧州市。地处河北平原东南部,西界南运河,地势低平。有宣惠河、沙河、龙王河等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棉花、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特产鸭梨、金丝小枣。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有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西部,东寨、东武公路横穿中部。


猜你喜欢

  • 势江源

    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势江村。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势江。明时设势江土司于此。

  • 介休郡

    北周改定阳郡置,属介州。治所在平昌县(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及灵石县地。隋开皇初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唐武德元年(618)改置介州。北周改定阳郡置,治平昌县(今山西介休市)。属介州

  • 开疆堡

    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北。后废。

  • 塘沽

    即今天津市东塘沽区,隔河与大沽相对。海道入京津者,皆由此登陆。清光绪 《天津府志》 卷23营田图: 天津县东南有塘沽。

  • 延安府

    北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置,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甘泉、延长、延川、安塞等市县地和延河、大理河上游流域。元改为延安路,辖境有所扩大。明复为延安府,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属

  • 东平国

    西汉甘露二年(前52)改大河郡置,治所在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以《禹贡》“东原底平”之义取名。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汶上、东平等县地。西汉在此有铁官。东汉属兖州。西晋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 洒马吉堡

    一作萨玛吉堡。明置,即今辽宁凤城市北赛马镇。以河为名。明 《辽东志》 卷3: 洒马吉堡“嘉靖七年添设官军四百六十一员名”。

  • 亭水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句容县: “亭水旧在城东。《志》 云,源出县北三十里之亭山,绕县城东,又南与赤山湖合,流经百堽堰,下流入于秦淮。”

  • 白马峰

    在今河北任丘市南。《方舆纪要》卷13任丘县“金沙岭”条下:“县南有白马峰,其后水流决溢,皆堙为平陆。”《清一统志·河间府一》:白马峰“状如白马,故名”。

  • 望台 (臺)

    在今河北赵县。《方舆纪要》 卷14赵州: “望台在州治东南,一名望汉台。《志》 云: 东汉初,耿纯筑此,以望光武。高七寻,延袤二百八十尺,台西有占井,即筑台时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