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内
即唐大明宫。在今陕西西安市北二里龙首原上。宋程大昌《雍录》卷3:“诸帝多居大明,或遇大礼大事,复在太极,……知太极尊于大明也。太极在西,故曰西内。大明在东,故曰东内。”
唐高宗移居大明宫,因在太极宫之东,习称东内;称太极宫为西内。此后诸帝以居此为常。
即唐大明宫。在今陕西西安市北二里龙首原上。宋程大昌《雍录》卷3:“诸帝多居大明,或遇大礼大事,复在太极,……知太极尊于大明也。太极在西,故曰西内。大明在东,故曰东内。”
唐高宗移居大明宫,因在太极宫之东,习称东内;称太极宫为西内。此后诸帝以居此为常。
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大康镇境。《寰宇记》卷83彰明县:“初在清廉乡,大同四年移于让水(乡)。”
即今新疆叶城县。清光绪九年 (1883)叶城县徙治于此。“哈哈里克”,维吾尔语意为 “有乌鸦之地”。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 3: 哈尔噶里克 “回语,地多林木,群鸦巢焉,即所有以名其地”。即今新疆维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①南朝陈置,治所在信安县 (今浙江衢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衢州、江山二市和衢县、常山、开化、江西玉山四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时省。唐天宝元年 (742) 改衢州复置,乾元元年(758) 废
1945年8月淄川、博山两城解放后置,属鲁中行政区。驻博山城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辖淄川、博山两县及博山市。因战争几经废置。1948年复设,属鲁中南行政区。辖淄川、博山两县,张店、周村两市和博
又称五池沟。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水经·渠水注》:渠水经圃田泽后,“后合五池沟,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春, 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为渠水
①北魏孝昌中置,治所在白马城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浮山、安泽、汾西等县地。建义元年 (528) 改晋州。②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肆州置,治所在下溠县 (今湖北随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北魏永安中改玄氏县。《元和志》 卷15: “在泫水之上,故以为名。”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高平市。属上党郡。东汉初曾改置为泫氏侯国。后国除仍为县。北魏永安中改
①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三十里长寿镇。清光绪《江阴县志》卷2:长寿镇“市跨河东西各里许。《旧志》称,长寿为大镇,考元时有长寿税务,盖今昔异形矣”。②即今湖南平江县东六十八里长寿镇。明、清时置巡司于此。(1
明军镇名。为九边之一。治所在广宁卫(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隆庆元年(1567)后移治辽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明末废。明九边之一。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元年(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