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厅
清宣统二年(1910)析绥芬府置,属吉林省。治所在三岔口(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1913年降为东宁县。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三岔口。1913年降为县。
清宣统二年(1910)析绥芬府置,属吉林省。治所在三岔口(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1913年降为东宁县。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三岔口。1913年降为县。
亦作音达穆河、音达穆毕尔罕。在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北,音达木河口东岸。因濒音达木河得名。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音达木河口卡伦在“ (三姓) 城东北,松花江南岸二百十三里”。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唐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其最北有两柱(即今鬼门岛、神门岛)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清雍正《河南通志》卷15:“康熙四十三年,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
1913年改晃州厅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1922年直属湖南省。1929年迁治太阳坪 (今新晃侗族自治县)。1956年改设新晃侗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晃州厅改置
又作商原。在今陕西大荔县北二十余里。《史记·河渠书》: “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唐杜佑 《通典·州郡三》: 冯翊县 “有洛水商原。商原,所谓商颜”。又作商原。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史记·河渠书》:
在今贵州印江县北。《方舆纪要》卷122思南府:上费溪“在府东北百里。旧费州以此名。北流入四川黔江县界,亦曰黔江。又东北入湖广施州界,谓之清江”。
又名奉化市。即今浙江奉化市驻地大桥镇。清光绪 《奉化县志》 卷3: 惠政桥在 “县东三里。旧名善胜,又名通剡。宋乾德二年建。后坏。大观中重建,改今名”。镇以桥名。《县志》 又载: 奉化市在 “县东坊隅
即今福建闽侯县西北大穆埕。清时有把总驻此。
又作意气松、伊奇松站。清置,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意气松。《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条下:“(图依屯站)过此八十里有伊克苏小站。”
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嘉街东。 《方舆纪要》 卷116嘉县: 卧象山 “在县治 (今鄂嘉街)东。形如蹲象。 上有ᘞ
元元贞初改湘潭县置,治所即今湖南湘潭市。明又改为湘潭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潭县为州,治今湖南省湘潭市。属天临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又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