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淡邈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东淡邈“皋揵相去有间,近希苓数日程。山瘠民閒, 田沃稻登,百姓充给”。即《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所载宋庆历八年(1048)遣使来贡之兴涂渤国。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东淡邈“皋揵相去有间,近希苓数日程。山瘠民閒, 田沃稻登,百姓充给”。即《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所载宋庆历八年(1048)遣使来贡之兴涂渤国。
在今江西石城县西南。《清一统志·宁都州》: 探石寨 “在石城县西南十里。两寨相对,各有石磴绝处,用木梯相接,顶开石门”。
即淅州。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内乡县 (今河南西峡县)。贞观八年 (634) 废。北魏置,治析阳郡(治今河南省西峡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内乡县一带。永安初改置淅州。
在今浙江杭州市。宋时建于清波门外聚景园中。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卷3: “聚景园,孝宗所筑……有柳浪、学士等桥。” “柳浪闻莺” 为西湖十景之一。
又作西祥州。元置,故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苏家店。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西祥州正东(北) 宾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至治二年(1322)废。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南。至治二年(1322年)废。
南朝梁武帝置,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二里东刘集镇附近。北魏改名虹城。
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四十五里,与蔚县接界。《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五岔岭“岭当通衢,岐路四达,因名”。
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四十里大关镇。清置巡司于此。
宋置,属政和县。即今福建政和县西北苦竹林。元废。
即博克多。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博克图镇。“博克图”,蒙古语意为 “有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