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驿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东溪镇。《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东溪马驿“在县南六十里。有东溪巡司。嘉靖中移赶水镇”。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东溪镇。《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东溪马驿“在县南六十里。有东溪巡司。嘉靖中移赶水镇”。
唐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宋后废。(1)唐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扬武。南宋后废。(2)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以普宁军改置,治今陕西省佳县。属河东北路。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佳县、神木、
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清置白岩汛,属归化厅。有守备把总驻防。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临汝县置,为抚州治。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五里。大业初为临川郡治。唐武德五年 (622) 复为抚州治。天宝元年(742) 仍为临川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抚州治。宝应
一作滏水。即今河北滏阳河。《淮南子·墜形训》: “釜出景。” 高诱注: “景山在邯郸西南,釜水所出,南泽入漳,其原浪沸涌,正势如釜中汤,故曰釜,今谓之釜口。” 《明史·地理志》: 邯郸县 “东有滏阳河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后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属广西都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废。
东晋咸康八年(342)立。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九华山南。《宋书·礼志》:“北郊,晋成帝始立,本在覆舟山南,宋太祖以其地为东游苑,移于山西北。后以其地为北湖,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下泥湿,又移于白石村东。
在今江西信丰县城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 信丰守御千户所 “在县治西北。洪武十七年建”。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栖霞岭上。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卷9: 栖霞洞 “穹然如夏屋,双石相倚为门闳,风从南来,谽谺而出,塞骨凄神,不可久伫,故暑游最胜”。即“七星岩(2)”。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北。明末曾为县治。《清一统志·六安州》: 章山寨 “明崇祯十二年,知县高在以旧县焚毁, 立寨作新城于此”。
亦作毕列河、毕哩河、毕噜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明《辽东志》卷1:毕利河在“(盖州卫)城东南一百八十里”。其源有二:一出布务山;一出猫儿岭。南流经庄河市和瓦房店市之间,至普兰店市东南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