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口堡
即今甘肃酒泉市东北二十五里两山口堡子村。《清一统志·肃州》:两山口堡“北临边墙,城周一百四十丈。今有把总”。
即今甘肃酒泉市东北二十五里两山口堡子村。《清一统志·肃州》:两山口堡“北临边墙,城周一百四十丈。今有把总”。
即今福建福鼎县西南蒋阳。明属福宁州,置巡司于此。
唐显庆二年(657)以西突厥摄舍提暾部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贞元中废。唐显庆二年(657年)以西突厥摄舍提暾部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比湖以西,博尔塔拉河流域。初属安西都护府,后
即今河北馆陶县 (南馆陶镇)。汉以来为馆陶县治。金废为镇。明置南馆陶巡司于此。
亦名龟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洪泽湖滨。《清一统志·泗州》:下龟山“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
在今四川平昌县东北笔山乡。清道光 《巴州志》 卷10载: 嘉庆七年 (1802),白莲教义军张添伦等与清陕安镇总兵激战于此,壮烈牺牲。
①在今浙江余杭市西一百二十五里。宋 《咸淳临安志》 卷25引 《径山事状》: “山乃天目之东北峰,有径路通天目,故谓之径山。” 山有东、西二径、凌霄等七峰。旧有径山寺,唐宋时颇负盛名,为禅林之冠,后废
又名舂陵山、洛阳山。在今湖南宁远、祁阳、新田、双牌等县间。《清一统志·永州府一》:阳明山“在零陵县(今永州市)东一百里,黄溪之尾。山最高,朝阳始出而山已明,故名。多石少土,山根皆露,其麓险绝,无径可登
元元贞二年(1296)改乞蓝部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北部莫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府。元元贞二年(1296年,一说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以乞蓝蛮地置。治今缅甸孟养。辖
在今河北迁西县北稍东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三十二窟山“在县西北百八十里。袤五十里, 高七八里,盘折而上。郭造卿曰:辽泽州有神山、九宫、石子岭,此山可以当之,因改名泽高山”。
在今江苏南京市北玄武湖畔。《南史·后妃传》:齐武帝“车驾数幸琅邪城,宫人常从,早发,至湖北埭,鸡始鸣,故呼为鸡鸣埭”。晚唐李商隐《南朝诗》:“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