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汾县

临汾县

①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五十里晋城村。三国魏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废,太和十一年 (487) 复置。北齐废。

②东魏置,为汾西郡治。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隋开皇三年 (583) 改汾西县。

③隋开皇三年 (583) 改平河县置,为晋州治。治所即今山西临汾市。大业初为临汾郡治。移治今临汾市南一里。隋末为平阳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晋州治。三年 (620) 移治今临汾市。贞观十二年 (638) 移治今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五代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 (1116)为平阳府治。元初为平阳路治。大德九年 (1305)改为晋宁路治。明为平阳府治。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83年撤销,并入临汾市。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因县临汾水,故名。属河东郡。三国魏属平阳郡,晋不改。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泰平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临汾县,仍属平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正平县。(2)北齐置,治今山西省汾西县。为汾西郡治。北周不改。隋开皇十八年改名为汾西县。(2)古旧县名。隋开皇三年改平河县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隋开皇中为晋州治,大业中为临汾郡治。唐、五代为晋州治,宋为平阳府治,元为晋宁路治,明、清为平阳府治。1971年城区设市。1973年迁治刘村。1983年撤销,并入临汾市。


猜你喜欢

  • 凤城县

    1913年改凤凰厅置凤凰县,1914年因与湖南凤凰县重名改为凤城县,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改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仍属辽宁省。1985年改设

  • 图巴尔拉克塔木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东南。清祁韵士 《西陲要略》 卷4: “塔尔噶拉克至图巴尔拉克塔木三十里。图巴尔拉克塔木至古勒沙四十里。”

  • 何山

    即今浙江湖州市南十四里金盖山。《寰宇记》卷94乌程县:何口山“昔曰何山,亦曰金盖山,晋何楷居之修儒业,楷后为吴兴太守,改金盖为何山”。《方舆纪要》卷91乌程县“毗山”条:何山“近郭诸山,何山最为高峻,

  • 郑庄镇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成章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武进县记: “郑庄镇在城西南五十里。”(1)在山西省沁水县东部。面积37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郑庄,人口 1870。1949年属沁水县

  • 五镇

    ①五方之镇山,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注:“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疏:“职方九州, 州各有镇山。皆曰:其大者以为一州之镇。……但五州五镇得入

  • 雒水

    ①即洛水。今河南洛河。②亦作洛水。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之石亭江。《汉书·地理志》 雒县: “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雒水 “在县北。自章山内合五溪而出,至高境

  • 石门砦

    ①北宋置,属庆符县。在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南十里。《方舆纪要》卷70庆符县“靖边堡”条下:“石门砦在县南。《宋志》:县有柔远、乐从、靖平、石门、怀远等五砦。……元俱废。”②北宋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彭

  • 中亭水

    亦名武亭川、杜水。即今陕西武功县西漆水河。自麟游县东南流至乾县和永寿县界,折而南流,至武功县西南入渭河。《水经·渭水注》:大横水即杜水,“南径美阳县之中亭川,注雍水,谓之中亭水”。

  • 峪口镇

    即今山西方山县南峪口镇。《清一统志·汾州府》 “吴城镇” 条下: 峪口镇 “在 (永宁) 州北。有堡”。(1)在北京市平谷区西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峪口,人口5980。镇区明

  • 刘家口关

    明置,属迁安县。在今河北卢龙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刘家口关,“东接卢龙县之桃林口关,凡四口,路出大宁,最为襟要。明建文初,燕王驻永平,谋并大宁,……引兵自刘家口而北,大宁果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