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潭县

临潭县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汛潭县置,属洮州。治所即今甘肃临潭县。大业三年 (607) 属临洮郡。唐属洮州,贞观五年 (631) 移治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南岸。八年移洮州理于此。广德元年 (763)后陷于吐蕃。

②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洮州。治所在故洮阳城 (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水南岸)。八年移洮州治此。广德后陷于吐蕃。

③1913年改洮州厅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即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1927年直属甘肃省。1953年移治今临潭县 (旧城)。


在甘肃省南部、洮河上游。属甘南藏族自治州。面积1557平方千米。人口15.2万,有汉、回、藏等民族。辖1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北周置美相县,为洮州治。唐贞观五年(631年)改为临潭县。宝应元年(762年)又被吐蕃占据。宋仍置洮州,治今城关镇。元移今新城。明为洮州卫。清为洮州厅。1913年改为临潭县,属兰山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49年属岷县专区,1950年改属临夏专区。1953年县治迁旧城(今城关镇)。1953年属甘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南高原东北部,洮河及支流羊沙河、冶木河流经。属中温带湿润气候。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产马、牛、羊及皮毛等。农产青稞、小麦及油菜籽,并产当归、党参、大黄、红(黄)芪等药材。矿产有铁、锑、铝土、铜等。工业有农机、电力、水泥等。岷合公路经境。北部边境莲花山风景秀丽,每年农历六月初有花儿盛会。


猜你喜欢

  • 汴滑

    唐方镇之一。乾元二年(759)置,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领有汴、滑两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滑县、延津、长垣、封丘、开封、兰考、尉氏、通许、杞县等地。上元二年(761)废。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

  • 松门卫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置松门千户所,次年升为松门卫。在今浙江温岭市东松门镇。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废,设守备驻守。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旧松门寨置,治今浙江省温岭市东松门。清顺治十二

  • 那吉屯

    即今内蒙古阿荣旗驻地那吉镇。1941年日伪将阿荣旗由红花梁子迁此。“那吉”,鄂温克语意为“鱼窝子”。

  • 阎家河市

    即今湖北麻城市东阎家河镇。《清一统志 ·黄州府二》: 阎家河市 “在麻城县东十五里。相传唐阎伯玙故里”。

  • 吐默特右旗

    即土默特中旗。治所在北票街(今辽宁北票市)。

  • 始建镇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蒲亭县。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大业五年 (609) 改置始建县。北宋咸平四年 (1001) 降始建县为镇,属井研县。在今仁寿县东南始建乡。在四川省仁寿县东南。面积36平方千

  • 昌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荆州置,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隋大业初改为舂陵郡。唐武德三年(620) 复为昌州。五年 (622) 废。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蒲县 (今山西蒲县)。辖境相当

  • 寿泠水

    今越南平治天省北广治河。《水经·温水注》:寿泠水“出寿泠县界,魏正始九年,林邑进侵,至寿泠县以为疆界”。

  • 郏山

    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逸周书·作雒解》: 周公作大邑成周,“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此。《水经· 谷水注》: “京相璠曰:郏,山名。” 《寰宇记》 卷 3 河南县: “芒山一作邙山,在县北

  • 叶如

    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亦作藏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叶如是藏文音译,意为“右翼(部)”,其区域东至沙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