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思藏十三宗

乌思藏十三宗

明代西藏地方建置。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伯木古鲁(即帕主)为万户之一,元末势力最强,兼并邻部,至正十三年(1353)受封为大司徒,入明后又击降萨迦,控制乌思藏大部地区,明洪武八年(1375)封万户,永乐四年(1406)封阐化王,成为乌思藏地方实权人物,因仿效故元设乌思藏十三万户体制,遂置乌思藏十三宗,有: 日喀则宗、内邬宗、贡��宗、扎��宗、穷结达孜宗、尼隆孜宗、雍仁蚌宗、加芝哲古宗、沃卡达孜宗等。约当今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的拉萨、山南、日喀则地区各市县及林芝地区西部。


猜你喜欢

  • 大騩镇

    又作大隗镇。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二十四里大隗镇。《金史·地理志》 作“大騩镇”。

  • 阊阖门

    汉晋洛阳城西北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石勒载记下》: 咸和三年 (328),石勒率军攻刘曜,“勒躬贯甲胄,出自阊阖,夹击之。曜军大溃,石堪执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即汉晋洛阳故城西城北门。

  • 黄村

    ①即今北京市大兴县治黄村镇。清设南路厅同知、千总于此。1928年移大兴县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治。金属范阳县,大定六年(1166) 于此置定兴县。③即今广西蒙山县东南黄村镇。清末太平军进攻永安城,于此

  • 毛目城

    明置,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清一统志·肃州》:毛目城“在高台县镇夷城北一百五十里。乾隆元年设县丞驻防,并设把总……(城)周一里。相传皆元时守御,属威远卫”。1913年于此置毛目县。

  • 东海道

    1925年由胶东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福山县(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烟台、蓬莱、招远、栖霞、龙口、莱阳、莱西、海阳、文登、荣成、乳山等市县地。1928年废。

  • 吴双山

    在今陕西麟游县东南,南接扶风县界。《方舆纪要》卷55麟游县:吴双山“在县南十里,有四峰双峙,俗呼吴双山”。《清一统志·凤翔府一》:吴双山“又名四峰山,险峻可资守御。明崇祯十二年贼张一明据此,月余始平”

  • 诸全州

    元至正十九年 (1359)朱元璋改诸暨州置,属绍兴路。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至正二十六年(1366) 改名诸暨县。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改诸暨州置,即今浙江省诸暨市。属绍兴路。辖境即今浙江省诸

  • 殷达穆

    亦作音达穆河、音达穆毕尔罕。在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北,音达木河口东岸。因濒音达木河得名。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音达木河口卡伦在“ (三姓) 城东北,松花江南岸二百十三里”。

  • 鄢水

    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为汉水支流。《左传》: 桓公十三年 (前699),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杜注: “鄢水,在襄阳宜城县入汉。” 《水经·沔水注》: “夷水,蛮水也。桓温父名夷,改曰蛮水……

  • 新安千户所

    明正德六年 (1511) 置,属临安卫。治所在花文驿 (今云南蒙自县南三十六里城子上)。正德十四年 (1519) 迁治补瓦寨 (今蒙自县东南十四里新安所镇)。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废。明正德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