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镇
①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明置巡司于此。
②即今甘肃武山县东洛门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巩昌府宁远县图:东有乐善镇。
(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在四川省武胜县东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乐善,人口 1510。以乐善堂得名。1949年为乐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普兴乡并入。产油菜籽、蚕茧等。有服装、农机、粮油加工、农具加工等厂。武华公路经此。
①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明置巡司于此。
②即今甘肃武山县东洛门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巩昌府宁远县图:东有乐善镇。
(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在四川省武胜县东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乐善,人口 1510。以乐善堂得名。1949年为乐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普兴乡并入。产油菜籽、蚕茧等。有服装、农机、粮油加工、农具加工等厂。武华公路经此。
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元《圣武亲征录》 载: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遭乃蛮伏兵截击。拜答剌为河名,“边只儿” 意为两河合流处,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
①西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东南)。北周属绛州。隋开皇初废。②隋义宁二年(618)改平武郡置,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青川、江油二县市部分地
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三年(1585),“杨柳番出攻普安堡,犯归水崖、石门坎,遂入金瓶堡,杀守将”。约在今四川省平武、松潘县境。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松潘杨柳番侵此。
亦名天隳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明曹学㻇《蜀中名胜记》卷3:“扬雄《蜀记》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及玄宗幸蜀返跸之后,土人呼曰天回,今谓之天回镇也。”
又名聂延城。在今黑龙江拜泉县东南。元时该地产珠。
即今山西绛县东南陈村镇。《清一统志·绛州》:陈村峪“在绛县东南十五里。带溪水出此。稍西有紫家峪”。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清雍正二年(1724)置下勒凹卜顿寨土百户。
一名石象集。即今河南长葛市东南石象乡。明嘉靖《许州志》卷1《村镇》:“石相镇,(长葛)县东二十里。”
唐置,在今山西大宁县西四十五里黄河东岸马头关村。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山西省大宁县西、黄河东岸。《新唐书·地理志》隰州大宁县西有马斗关,即此。明洪武初设为官渡。后置有巡检司。
①即小沈水。在今辽宁沈阳市南部。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5:小沈水在“(承德县)城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一曰万泉河,至骡子圈南入浑河”。②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南。《明史·地理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