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山

九山

①《尚书·禹贡》:“九山刊旅”,指九州的名山。《吕氏春秋·有始览》、《淮南子·墜形训》以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为九山。《史记·夏本纪》 司马贞《索隐》以汧山、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嶓冢、内方、汶山为九山。

②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九山“下有九泉会流入于滦水,或曰以山有九叠,因名。旁有洞如团,盖容数百人”。

③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南韭山岛。《郑和航海图》作九山。


(1)古山名。《尚书·禹贡》:“九山刊旅。”指九州的名山。山名说法不一:《吕氏春秋·有始览》、《淮南子·墬形训》以会稽、泰、王屋、首、太华、岐、太行、羊肠、孟门为九山;《史记·夏本纪》司马贞《索隐》以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嶓冢、内方、㞶(汶)为九山;《周礼·职方》以会稽、衡、华、沂、岱、嶽、医无闾、霍、恒为九山。(2)今山名。在山东省曲阜市北,跨曲阜、宁阳两市县。古称甑山,又称九仙山。山有九峰,因名。崄水源出九山。主峰海拔460米。东西走向,林木葱郁。山后有白云洞,山西有孔子石,山南有黑龙潭,山腰有玉皇阁、观音堂等。山顶有碧霞元君殿,系清康熙八年(1669年)衍圣公孔毓圻主持修建。山下有红山磷矿。(3)村名。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属岭口镇。人口500。原称九节山。因当时此地遍长有九节树和荆凸凹棘杂草如山,故名。又因村址三面被田洋环抱,边沿处,弯弯曲曲,凸凸凹凹,颇似鸡翅,故又名鸡翼山。建国后称为九锡山。主产稻。种植橡胶较为普遍。有公路通岭口圩。古迹有原南雷村元代南建州古城遗址和南建州王官媳妇墓。


猜你喜欢

  • 晏官县

    南朝宋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 齐改作��官县。 梁废。

  • 青阳城

    即今安徽南陵县治。《旧唐书·地理志》南陵县: “旧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 即此。(1)在今河北省馆陶县西马头渡。相传汉冯异追铜马贼于此。(2)即今安徽省南陵县。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移南陵

  • 秀水县

    明宣德五年(1430)分嘉兴县置,与嘉兴县并为嘉兴府治。治所即今浙江嘉兴市。因秀水为名。1912年与嘉兴县合并为嘉禾县。古旧县名。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兴县地置,治今浙江省嘉兴市。明、清与嘉兴县

  • 桑园堡

    即今河北怀来县南二十五里桑园乡。清乾隆 《宣化府志》 卷10怀来县: 南路有桑园。

  • 阿勒坦额墨尔山

    一作阿勒坦额墨勒都图山。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塔尔迪库尔干西南。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2:阿勒坦额墨尔鄂拉“南与莎达巴接,萨玛勒郭勒、策集郭勒、奎屯郭勒左右环带”。

  • 武龙县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涪州。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土坎镇 (旧武隆司) 西五龙村。《寰宇记》 卷120武龙县: “以邑界武龙山为名。” 北宋宣和元年 (1119) 改为枳县。南宋绍兴元年(1

  • 绛溪河

    又名绛水、赤水、牛鞞水。在今四川简阳市西。源出仁寿县东北龙泉山东麓,东北流,至简阳市城北合赤水河注入沱江。《清史稿·地理志》 简州: “绛溪河发源西北月亮沟,东南流,径城北,入江。”即“绛水(3)”。

  • 江潭苑

    又名王游苑。南朝梁大同九年(543)建,在今江苏南京市西二十里。《梁书·侯景传》:南康嗣王会理等率众三万,至于马卬洲,“侯景虑北军自白下而上,断其江路,请悉勒聚南岸,敕乃遣北军进江潭苑”。即此。又称王

  • 监山

    即鉴山。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舆地纪胜》卷117高州: 监山 “在宝山之北。旧有银坑”。《清一统志·高州府一》: 监山 “在茂名县东北。…… 《通志》 谓之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下有澄溪如镜,曰鉴水”

  • 安笼铺

    明置,属永宁州。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安隆乡。《清一统志·安顺府》 “新铺”条下:又有“安笼铺”,旧皆戍守处。